这些犒赏固然丰富,但对于安平王府来讲,却仿佛算不得甚么,不管宿世后代,刘胤对款项都持一种豁达的态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没甚么值得苛求的,刘胤更不肯意做它的仆从。用这些钱,皋牢一下中尉府的这些部下,也是一件不错的挑选。
刘禅轻咳了一声,道:“大将军,方才黄皓已然向大将军叩首赔罪了,得饶人处且饶人,给朕一个薄面,这件事就算了吧,如何?”刘禅用心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几个字音咬得很重,仿佛在奉告姜维,朕已经不计你的对错了,你不要再得寸进尺了。
冯全沉吟一下道:“硫黄硝石成都会上皆有售卖,大人如果所需量大,倒不如往巴郡采购,巴郡所产的硫黄硝石皆为上品,并且数量极多,该当能够满足大人所需。”
现在同为录尚书事,姜维身为大将军掌边关之兵,诸葛瞻身为卫将军掌宫内禁军,两人职位相称,冲突与抵触也是与日剧增。
一样悄悄拜别的另有刘胤,刘胤倒不是不想和这位位高权重的大将军攀攀友情,只是――看着姜维被一大群人围在核心,刘胤摇了点头,径直分开了皇宫,返回中尉府。
不过明天姜维在殿前栽了跟头,诸葛瞻却没有落井下石的意义,证明诸葛瞻对黄皓的行动也是深恶痛绝的,只不过诸葛瞻没有姜维的胆略与派头敢在朝堂上公开斥责黄皓。
“如何分不得?”刘胤剑眉一扬,道:“此番破案,又非是我一人之功,中尉府的上高低下,那一个未曾着力?这些东西大师大家有份,都是应得的。冯式道,你编写一个花名,按人头分发下去,一个也不要遗漏,另有在此次任务中殉职差官佐吏,除了抚恤金以外,也要按人头再发一份犒赏。”
拿到犒赏的中尉府一干部属皆是喜出望外,欢乐鼓励,对刘胤更是五体投地。
“升官没有,倒是发了一笔小财。”刘胤呵呵一笑道,对围上来的冯全赵卓道,“车上的东西,分给中尉府的每一个弟兄们吧。”
因为政见不一,诸葛瞻在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就与姜维干系不睦,这多少让很多的人深感奇特,按理说姜维是诸葛亮的对劲弟子,而姜维主掌兵权今后,也是不折不扣地履行着诸葛亮的既定目标,诸葛瞻成年步入政坛以后,却与姜维定见相左,很让人操心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