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生情愿。”
和珅手上一顿,温声笑道:“公公此言差矣,再苦再难的差事,也得有人去当不是?身为人臣,本就该为皇上分忧,哪有凑热烈之说。”
当和珅使尽浑身解数,终究赶到陇川时,鲜明发明额尔登带领的北路军竟还在陇川缠足不前。和珅翻身上马时,因着一起风尘仆仆,穿着打扮有几分落魄。北路军提督谭三格面上笑着,内心却对这位初来乍到的钦差大人非常不屑。
“末将恭迎钦差大人。”谭三格草草地行了礼,嘴上说着恭迎,神情却实足地倨傲。
“猖獗......”弘历喝止的话还未出口,就听殿门别传来了一声高喊:“六百里加急......”
“和珅......敢在跟朕说话的时候走神的人,你是第一个。”弘历蓦地变得冷厉的声线,唤回了和珅的神态。
“门生不敢,皇上如果从未想过让步,又何必问我等举子的设法呢?明瑞将军勇猛善战,皇上又在踌躇甚么?”和珅并不让步,直视着弘历的眼睛。
“朕晓得,战事兴,百姓苦,但是缅邦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扰乱边疆子民。朕要为刻苦的黎庶讨一个公道,何错之有?”
和珅愣住了,短短一刹时,他脑中闪过无数种能够,唯独没有想到,弘历给他的,是这句话。
弘历再次望向和珅:一副文人的身子,只怕骑马行三百里地就去了半条命,偏要抢着去做这吃力不奉迎的差事。
次日凌晨,和珅提上行囊,快马加鞭地赶往云南。他本是文官,虽说自小学过些工夫,可自从走了科举的门路,拳脚也日渐陌生了。长时候在马背上颠簸,让他浑身如同散了架普通。但即使是如许,他仍然不敢迟误一刻钟。因为他晓得:晚到一日,明瑞的处境就伤害一分。一旦缅军包抄了木邦,就算他有再大的本领,也有力回天了。
“你可知,如果此败北了,一应人等,朕都要究查任务。到当时,不要说进士落第,就是贡士的名头也没有了。”
傍晚时分,吴书来领着圣旨来到和珅的居处,见和珅谨慎翼翼地将圣旨收好,屋子里还放着已经清算好的行囊,低声叹了口气:“和大人,咱家说句不入耳的话,这没人情愿当的差事,您上赶着凑甚么热烈?”
一众学子都眼观鼻,鼻观心,方才表示得非常主动的举子,也都没了动静。
和珅受宠若惊地瞧着吴书来,只听吴书来清了清嗓子:“让和珅......务必安然返来。”
“门生大胆,想求一幅边疆地形图。”吴书来极有眼色,和珅一开口,他就立马叮咛侍卫将地形图取来。
弘历赶紧去看那文书。文书上的字工致多了,较着是出自随军文吏之手。文书上说:“明瑞亲率一万七千兵马,孤军深切筹办直取阿瓦,不料缅军采取坚壁清野的计谋。明瑞的人马一起上难以补给,只好回撤。缅军密查到清军后撤的动静,开端大肆反击。终究清军只要三千人杀出重围,退至木邦修整。现在景象岌岌可危,一旦缅军的追兵赶到,包抄木邦,明瑞等人再无朝气。”
和珅见弘历不语,只是直勾勾地盯着他看,那双凌厉的眼睛里藏了太多他不懂的情感。为了减缓僵局,和珅轻咳一声,勉强压下颤栗的心神,缓缓道:“缅邦自知不是我大清的敌手,他们不过想要以战逼和罢了。一样的战略我们也能够用,打下重镇木邦,以战逼和,届时合约上的条目就对我大清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