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画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录入,后入皇宫编进《石渠宝笈》,实传世国宝。孙虞臣将画送到在京候补的保藏家李葆恂府上求售,李葆恂终因俸薄有力购买。李葆恂曾几次借观,将有关此画内容详细著录在《偶园所见书画录》中。
当时潘祖荫归天方才两年,翁同感觉赵佩斋有贬潘之意,便让取出笔墨写下“举觞白眼”四个字,寄意他酒后无德目空统统。赵佩斋躬身谢过夫子,并表示此四字将铭记在心。厥后赵佩斋请工匠把这四个字刻制成金字大匾。
赵佩斋曾因一次酒后讲错,遭到翁同的委宛攻讦,自此更加谦善谨慎。那是光绪十八年某日,翁同到茹古斋柜上看画,赵佩斋欢迎了老夫子。谈起青铜器时,赵佩斋酒后顺嘴说出潘祖荫枉有“神眼”之称,也买过明仿宋的岳武穆祠祭器爵杯的打眼货。
当时文人学士逛琉璃厂讲究先进论古斋,再到茹古斋。茹古斋经手传世珍宝无数,仅见晚清学者笔墨记录的就有十余处,今检其大抵,略述一二。
别的陈孝威在《海王村纪行》记录,茹古斋曾张挂过杜甫、苏轼、白居易三位大墨客的宋元绢本画像及摆置过和田墨玉插屏。
最可贵是光绪进士陈浏在茹古斋曾购买一方假山石,爱好非常,曾赋《因忆茹古斋所得石》诗一首,题为:“英石自来声作铜,横作五尺起三峰。似闻萧竹销沈后,拖入蓬莱小院中。”支出他的《斗杯堂集》内。固然文人学士为厂肆吟诵颇多,但对古玩店铺题咏的,恐唯茹古斋一家。
茹古斋在琉璃厂是家有较远影响的老古玩铺,培养出浩繁鉴定人才,运营当代名画和瓷、铜、杂项文物有近六十年的汗青。
茹古斋胜利的一个首要启事就是孙虞臣有一个好帮手——二掌柜赵德习。赵德习字佩斋,厥后曾任京师古玩商会第一任会长。其为人忠诚驯良,固然不是学习鉴定书画,但经多年执掌茹古斋店务,外加本身苦心研讨,也成为文物鉴定一大门系的宗师。
时候一长,店里的伴计门徒们提及闲话来。孙桂澄找到叔叔,说甚么也让给找个事做。孙虞臣问明环境后说:“店铺是人家祝家开的,不是我们孙家的,我已经交代让柜上把你的饭钱记在我的名下,年关结算时从薪水中扣除,你就放心读书吧!等甚么时候咱也像论古斋萧家似地开本身的买卖,就不受这腌气。”
孙虞臣一听笑道:“我儿有如此志气,孙家何愁不能发财。”不几天便把侄子荐到清秘阁王掌柜门放学徒。
不想侄子很有志气,对孙虞臣说:“三年何其长也,前人尚不受嗟来之食,侄儿要学汉朱买臣之负薪,隋李密之挂角,边做事边读书。”
孙虞臣是博古斋祝锡之的门徒,光绪初年他在博古斋当掌柜。给店主赢利,店主给别人力股,年关计帐时,他可从整年纯利润中提取非常之二,作为对他的报酬。当时叫吃股掌柜的。
光绪八年,孙虞臣去拜见翁同龢。这时的翁同龢不但是光绪天子的徒弟,并且是首入军机处兼总理各国事件衙门大臣。孙虞臣禀报翁夫子,本身出了博古斋要另立流派。请翁夫子给字号定名并赐墨。此时恰是翁同龢青云直上对劲之时,故而欣然
那是在光绪初年,孙虞臣先容故乡衡水县一名于姓少年进大内帮造办处寺人修复青铜器,厥后又帮忙他在前门内前府胡同庙内开设一家古铜铺。这位少年就是青铜器修复行业初创人“歪嘴于”,系清末人称“八大怪”的八个能工巧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