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虞臣一听笑道:“我儿有如此志气,孙家何愁不能发财。”不几天便把侄子荐到清秘阁王掌柜门放学徒。
定名挥笔写下“茹古斋”三个大字。这三个大字,当代书法家评之为浑脱萧洒,老气横秋,笔力宏伟,光彩夺目,自光绪九年以来,一向被誉为京师名匾精萃之一。
孙虞臣的侄子孙秋飄是位有志气的人,不食嗟来之食,放弃乡试,进了清秘阁学徒。孙虞臣一气之下,在光绪八年辞了柜,将博古斋交给祝锡之的儿子祝德酬运营。本身筹措资金,于光绪九年在琉璃厂开茹古斋。
没几年茹古斋颠末孙虞臣苦心运营,奇迹蒸蒸日上,在京师古玩书画行闯出花样,成为仅次于论古斋的大古玩铺。孙虞臣繁华不忘乡亲,前后收徒二十名,撤除在博古斋当掌柜时收下的刘少泉外,其他大多都是故乡后辈。
不想侄子很有志气,对孙虞臣说:“三年何其长也,前人尚不受嗟来之食,侄儿要学汉朱买臣之负薪,隋李密之挂角,边做事边读书。”
孙虞臣亲故乡,重乡谊在琉璃厂闻名,他前后帮忙浩繁乡亲在都城开设书肆、古玩店、裱画铺。“万龙合古铜局”就是在他大力互助之下创办。
李葆恂另有一幅名画在茹古斋没买成,一样也记录下来。那是戴醇士仿董源山川。这幅后仿山川画轴,被保藏界称作“假赛真”,也就是说其艺术成绩超越原作。
孙虞臣是博古斋祝锡之的门徒,光绪初年他在博古斋当掌柜。给店主赢利,店主给别人力股,年关计帐时,他可从整年纯利润中提取非常之二,作为对他的报酬。当时叫吃股掌柜的。
当时文人学士逛琉璃厂讲究先进论古斋,再到茹古斋。茹古斋经手传世珍宝无数,仅见晚清学者笔墨记录的就有十余处,今检其大抵,略述一二。
赵佩斋曾因一次酒后讲错,遭到翁同的委宛攻讦,自此更加谦善谨慎。那是光绪十八年某日,翁同到茹古斋柜上看画,赵佩斋欢迎了老夫子。谈起青铜器时,赵佩斋酒后顺嘴说出潘祖荫枉有“神眼”之称,也买过明仿宋的岳武穆祠祭器爵杯的打眼货。
最可贵是光绪进士陈浏在茹古斋曾购买一方假山石,爱好非常,曾赋《因忆茹古斋所得石》诗一首,题为:“英石自来声作铜,横作五尺起三峰。似闻萧竹销沈后,拖入蓬莱小院中。”支出他的《斗杯堂集》内。固然文人学士为厂肆吟诵颇多,但对古玩店铺题咏的,恐唯茹古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