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十八界,别离是:“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认识界”。
第七部分,是佛法奥妙乘的持咒修行法门:划一“大明咒,大神咒,无上咒,无等等咒”的般若波罗蜜咒。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宇宙人生的本相明白
观安闲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统统苦厄。
11.六尘,别离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相,在佛法中,详细地表现为“无统统,毕竟空,但驰名,不成得”的“法空、诸法空相”,统统的统统,“无智亦无得”,因为“诸法皆空”。不但“法空”,人“空”,我也“空”,最后,空也“空”。这实在就是般若的实在义,也就是《大般若经》、《金刚经》和《心经》里全数内容的提要。
29.咒,又称“真言”,梵文为“陀罗尼”。“大明咒,大神咒,无上咒,无等等咒”的意义,是描述般若波罗蜜咒的奇异殊胜无可对比。30.般若波罗蜜咒,是修学般若波罗蜜时所持诵的咒语。具有奇异非常的奥妙甚深义,奇妙无穷而没法讲解的。原文粗心为:尽力尽力,快快尽力,大师齐尽力,速到此岸去。
姚秦天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5.五蕴皆空,简朴的解释就是“诸法皆空”的意义。是宇宙和生命的底子本色。
4.照见,简朴的解释就是“体发觉知和感悟”的意义。由“观”而“照”,因“照”而见。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17.十二人缘,又称“十二缘起”。是指产生凡夫众生的存亡流转循环的十二种因果干系。别离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2.菩萨,就是“觉有情”,有情就是有喜怒哀乐的生命总称。喜怒哀乐的本源就是“苦”。那么,如何离开这个“苦”?如何才气得安闲呢?就去“行”,去尽力修行。并且是“深”行,就是大慈大悲而英勇精进的菩萨行。
13.十二处,别离是:“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
21.四无量心,是指菩萨普度众生所应具有的四种精力: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1.观安闲,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佛法精要的话,就是“观安闲”的“观”字。观甚么?观心!观心做甚么?看它安闲不安闲。不安闲就是“苦”。发觉到这个“苦”,就是菩萨。
28.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的意义是“无上”。“三藐”的意义是“正等”。“三菩提”的意义是“正遍觉”。合起来意义就是“无上正等正遍觉”,是只要佛陀才气具有的,真空妙有而福德美满的无上大聪明。
总之,在憬悟后的菩萨眼里,人生的全数量标和意义,就在于能不能“观安闲”,就在于能不能完整地憬悟,从而揭开宇宙万有的本相明白,终究照见“五蕴皆空”的终究真谛,是以而获得无上的般若聪明,通过“自发、觉他和觉行美满”的深切修行,直至成佛离开统统磨难,终究享有安闲无碍的无上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