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亡陈以后,杨坚晓得南陈宗教权势在南陈腐地有着庞大的影响力与号令力,故曾下诏把江南的大部分佛塔寺庙毁掉。这里杨广把父皇杨坚下诏毁掉江南佛塔的任务推到兵变分子身上,其意便是表示在他镇守江南期间他将一改以往,庇护佛教。杨广固然信奉佛教,但是作为政治人物他需求的是操纵宗教收揽民气稳定战后不稳的江南,以是江南佛教界的头面人物智觊天然成了他要交友与拉拢的首要目标。
但是,除主持“受律仪法”外,智觊在江都并不参与别的佛事活动,事毕后他当即要求重返“故林”。杨广一向对峙请他留下,智觊竟“佛衣而起”,称“先有明约,事无两违”。杨广“不敢重邀,合掌寻送”,当夜,智觊即“出居城外禅众寺”,杨广无法,竟致“礼望目极衔泣而返”。智觊急欲西返,表白他不肯接管杨广政治上的节制,也表示出他孤傲倔强的本性和令人赞叹的胆量。杨广又让柳顾言“致书请留,待来年仲春,约至栖霞送别”,智觊因而在城外住了几个月。
智觊(公元538―597年)俗姓陈,字德安,出身于“高宗茂绩哄传于谱史”的南朝门阀世家,18岁时因“家国殄丧”剃度削发,后投由北方南下且“名高嵩岳”的高僧慧思习禅,30岁时受师命往陈都建康“创宏禅法”,被陈宣帝尊为“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也”。陈太建七年(575年),智觊往会稽露台山,创建了露台教团,十年后的至德二年(584年)才被陈后主以重礼迎回建康,后主以宫廷“羊车孺子”相迎,“于大内起礼三拜,俯仰殷勤,以彰恭敬”。杨广厥后作的《江都宫乐歌》有“果下金鞍跃紫骝”句,写的就是当时的景象,是证当时智的名誉之高。南但陈灭亡之际,“金陵讲席,扫土俱尽”,智觊“策杖荆湘,划迹云峰”,与杨广失之交臂,未得相见。
玉清、金洞二玄坛招致的江南羽士也不在少数,史载杨广初镇扬州时,即“遣王子相、柳顾言迎羽士王远知至扬州相见”。王远知出于南朝第一高门琅琊王氏,是梁朝驰名羽士陶弘景的高门弟子,南边玄门的正统传人。《承平广记》卷二三引《谈宾录》曰:“及隋炀帝为晋王镇扬州,起玉清玄坛,邀远知主之。”请王远知来江都四道场主持玉清玄坛,对江南玄门界明显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表白杨广对玄门也一样正视。在杨泛博力搀扶下,王远知遂成为隋及唐初玄门界的俊彦。杨广还手书召隐羽士徐则到扬州授道法,徐则未达而归天,为此杨广深表遗憾,赐给徐则家“物千段”,又“遣画工图其貌,令柳作赞”,置于玉清玄观。
杨广时“方希净戒,故妙愿唯诺,一一承诺”。并在开皇十一年(591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江都城内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会,昌大迎谒了智觊。会上智觊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自称“弟子以是虔诚遥注,命楫远迎,每虑缘差。值诸留难,亦即圣上心路豁然,乃披云雾,即销烦恼”,非常恭敬地拜智觊为师。戒毕智觊为杨广取法名曰“总持菩萨”,意为“功德美满”的菩萨,杨广则奉智觊为“智者大师”,且“馈送供应昌大转倍于前”。这年杨广23岁,智觊已54岁,师徒干系就此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