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胡瑗
处置教诲
胡瑗自幼聪敏好学,7岁能文,13岁晓得五经。乡邻视为奇才,对胡讷说:“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胡瑗读书勤奋,好学长进,且志向弘远,常以圣贤自任,曾与孙复、石介划一学在山东泰山栖真观肄业学习,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不归。他为了不让心志遭到滋扰,每当拆开家书,见有“安然”二字即投入山涧不再展读。在此期间,他“食不甘味,宿不安枕” ,刻苦研讨学问,为今后处置教诲打下坚固根本。30岁开外的胡瑗从山东回到故乡,当上了一名塾师,并在泰州城内华佗庙旁的经武祠(今江苏省泰州中学民营初中部内)讲学。
胡瑗平生著作很多,有由门人编录的《周易口义》、《洪范口义》、《论语说》和《春秋说》;有他同阮逸合著的《皇□新乐图记》,另有丁宝书辑的《安宁言行录》。其他著作如《尚书全书》、《春秋意义》、《中庸义》、《景□乐府奏议》、《皇□乐府奏议》等,都已散失。《学政条约》和《武学端方》等两部教诲专著,也都失传。(沈灌群)饮,醉倒不去眠君家
易学为讲天人之道、讲万物变易法例的学问。胡瑗的《周易口义》是他的门生倪天隐按照先生口述清算而顾。其特性是大胆疑经,自主新解。据统计,胡瑗仅在《周易口义》一书中,疑经的处所就有10多处;在《洪范口义》中,也改正了很多不公道的注解。据《宋元学案》记录,胡瑗“日升堂讲《易》,音韵高朗,旨意明白,众皆大服”。丁宝书在《安宁言行录》中援引胡瑗门生王得臣的话说:胡瑗为国子直讲,“朝廷命主太学,时千余士,日讲《易》,予执经在诸生列,先生每引当世之事明之。”毫无疑问,胡瑗是宋初易学的权威,是一名开源发蒙、鼓励民风的人物,也是宋朝义理易学的创建者。清人全祖望亦在《宋元学案》中追根溯源地说:“宋世学术之盛,安宁、泰山为之先河。”
胡瑗(993年~1059年),中国北宋学者、教诲家。字翼之。泰州海陵郡如皋县人。客籍陕西安宁堡,门人学者称他为安宁先生。他在如皋和湖州的藏书讲学处称做安宁书院。20岁起北上泰山,同孙复(992年~1057年)、石介(1005年~1045年)一起读书,用心致志,各有成绩。学者称做“三先生”,而以胡瑗的门生最盛。苦读十年后,胡瑗南归,私设讲坛,传授经学。从43岁起,前后在姑苏郡学和湖州州学,对峙教诲事情20多年。44岁时,曾到开封参与更定雅乐。研讨钟律,制成钟磬等乐器,一度充当秘书省校书郎。暮年曾任国子监直媾和主持太学。
胡瑗非常夸大门生要有一个好的身材。他常常教诲门生在吃饱饭今后,不要当即伏案读书,如许做将有害于身材安康。他要肄业生要恰当插手体育熬炼,平时要学会“射箭”、“ 投壶”和其他各项游乐活动。在正视德育、智育的前提下,他也重视音乐教诲,重视用音乐来熏陶门生的精力情操。如在各种测验以后,他常与门生们会于“肯善堂”歌诗吹打,至夜始散。在平时,诸斋亦常有弦歌声达于户外,导致路人也立足聆听。胡瑗倡导体、美、音乐教诲,这在中国当代教诲史上,不能不算是一大开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