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胡瑗
㈢鼎新教诲,分科讲授
思惟偏向
胡瑗自幼聪敏好学,7岁能文,13岁晓得五经。乡邻视为奇才,对胡讷说:“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胡瑗读书勤奋,好学长进,且志向弘远,常以圣贤自任,曾与孙复、石介划一学在山东泰山栖真观肄业学习,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不归。他为了不让心志遭到滋扰,每当拆开家书,见有“安然”二字即投入山涧不再展读。在此期间,他“食不甘味,宿不安枕” ,刻苦研讨学问,为今后处置教诲打下坚固根本。30岁开外的胡瑗从山东回到故乡,当上了一名塾师,并在泰州城内华佗庙旁的经武祠(今江苏省泰州中学民营初中部内)讲学。
㈥重视教诲,进步本质
景祐元年(1034年),42岁的胡瑗开端到姑苏一带传授经术。二年,姑苏郡守范仲淹奏请建立姑苏郡学,礼聘胡瑗担负郡学传授。三年仲春,朝廷诏人校定钟律,经范仲淹保举,胡瑗赴京师开封,更定雅乐,撰写《景祐乐府奏议》。45岁~47岁,胡瑗在任姑苏府学传授期间,严立学规,“苏学为诸郡倡”。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宋仁宗派范仲淹守西北边疆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年48岁的胡瑗又由范仲淹保举任陕西丹州(今陕西宜川县)军事推官,参与幕府军事运营,并撰《武学端方》,建议国度大兴武学,以抵抗内部侵犯。庆历元年(1041年),胡瑗父亲归天,遂辞密州(今山东诸城)察看推官,回故乡奔丧。二年,他又出任保宁(今浙江金华)节度推官。同年,又就湖州知州滕宗谅礼聘,主持湖州州学。四年,朝廷在京师开封建立太学,派专人赴湖州总结胡瑗讲授经历,后取先生“苏湖教法”为太学令。此时胡瑗被征为太子中舍,不久,便以殿中丞致仕。皇祐二年(1050年)十一月,朝廷更定雅乐,仍诏胡瑗参与其事。他与阮逸划一心合力,在司马光和范景仁的支撑下,花三年时候完成。五年,他和阮逸合作撰就《皇祐新乐图记》三卷。在此期间,胡瑗又被朝廷任命为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主持太学讲坛。嘉祐元年(1056年),64岁的胡瑗晋升为太子中允、天章阁侍学、管勾太学。四年,胡瑗虽年龄已高,但仍对峙刻苦读书,勤奋讲授。他不但主持太学教务,兼任国子监直讲,还教诲皇上“日侍启沃万言”,终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难以上朝,经仁宗天子恩准,以太常博士官衔东归,赴杭州宗子胡康任所养病。临行时送行步队“百里不断,时觉得荣”。不久病故,长年67岁,赐谥“文昭”。
在规章明、要求严的环境下,胡瑗的弟子“皆循循循雅饬”,“衣冠容止,常常相类”,外人一看就晓得是胡瑗的弟子。据统计,他的门生有1700多名。胡氏这类奇特的学风与校风,先实施于苏、湖,后观光于太学,并使此规章轨制经皇上批准,在天下推行,可见其影响之大,结果之好。他的这套讲授规章,与厥后朱熹所订的《白鹿洞学规》前后辉映,同是中国当代教诲史上的首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