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这原因,她干脆免了淑嘉县主每日问安,眼不见心不烦。
谢偃身为中书令,也是宰相之一,长安谢氏很驰名誉,卢氏之父邢国公,亦是当朝重臣。
“大几岁有大几岁的好处,会疼人,”卢氏公然会心错了,又笑问道:“身边清净吗,有没有人?家风好不好?”
今上是先帝与郑后的嫡宗子,他出世时,先帝尚是太子,太宗爱好长孙,又觉太子脾气仁弱,太子妃强势刚决,唯恐长孙将来受制于郑后,便将他接到太极殿去,亲身教养,也是因这干系,郑后与今上虽有母子之名,却无母子之情。
郑后对这独一的女儿心胸愧意,对重生的外孙女更是顾恤非常,赐封淑嘉县主,份例礼遇对比公主,极其优宠。
郑后称帝前期,今上与中书令谢偃、另有门下省的两位宰相一道,结合宗室,策动元革政变,复顾氏神器,软禁郑后于大安宫,尽杀郑氏一族,也闭幕了属于郑后的女帝期间。
“你大哥前后两桩婚事,皆是为了谢家,你阿爹也不忍,说郎君也就罢了,实在不可还能另娶,再不可房中还能纳几朵解语花,女郎却不一样。”
“罢了罢了,”卢氏也想得开,笑道:“家世差些便差些,你喜好最首要。”
谢华琅同元娘与宪娘告别,归府以后,还是先去处母亲存候。
谢华琅原还忧心,听母亲如许说,自是欢乐:“我该好生谢过阿爹才是!”
临安公主最为优宠长女,郑后也垂怜她,狐疑是谢家人做了甚么,令她不能出产,还曾特地令名医入府请脉,又留了医女相伴。
先帝嫡后郑氏,出身大族,脾气勇敢刚毅,识见深远,颇得先帝信重,伉俪二人敦睦,生三子一女。
谢允是长安谢氏的嫡宗子,身份贵重,自不必说,谢偃与卢氏都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谢允也争气,风韵秀逸,少有伟才,放眼长安,也是极受人谛视标后起之秀。
谢华琅微吃一惊:“啊?”
谢华琅用心含混其辞,道:“比我略大些。”
再则,淑嘉县主迟迟未有身孕,谢允房里的侍妾通房当然也不会有,莫非她见儿子膝下只要一根独苗,内心便很欢畅吗?
这事惹得卢氏极其恼火,淑嘉县主毕竟是宗子妻室,如有后代,也是嫡出,远比庶出贵重,她再是不喜,也不至于讨厌本身的嫡孙。
见女儿过来,她微露笑意:“枝枝返来了。”
卢氏见她眉宇含笑,神情欣喜,心头微动:“枝枝,你故意上人了?”
先帝体弱多病,经常将政事委于皇后之手,朝臣乃以天后称之,与先帝并称二圣。
“归正我就是中意他,”谢华琅拉着母亲衣袖,恳求道:“阿爹既然不欲将我别嫁,阿娘便先跟他吹吹风,叫他有个筹办。”
太宗心胸去母留子之意,但是他去的俄然,乃至没有来得及册立长孙为太孙,先帝即位以后受制于老臣,朝堂之上颇觉掣肘,郑后言说老臣心中只敬太宗,却无新君,为清除朝政痼疾,便觉得大行天子祈福为由,令宗子离宫潜修,随即又立第二子为太子。
淑嘉县主真敬爱好谢允,加上谢家亦是赫赫高门,故而入门以后,对公婆都颇恭敬,对两个小叔和谢华琅这个小姑也没的说,可即便如此,因隋氏之死,毕竟也是隔了一层。
谢华琅在府中行三,人称三娘子,但是论及身份贵重,却要胜于前边两个姐姐,加上容色娇妍,不但是勋贵后辈成心求娶,更有宗室后辈明里暗里扣问,企图娶一个背景倔强的妻室,为来日过继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