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背后,雕塑手执宝杵,现天将军身的韦驮天像;韦驮满身金盔金甲,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足略向前立,面向大雄宝殿,双眼圆瞪,很有一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在天王殿的南北梢间,塑有四大天王像,虽不及韦驮那般威武,却也让人望而生畏。
大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檐下吊挂“毗卢上方”匾,大堂中心,供奉毗卢遮那佛一尊。佛座四周,龛内塑五百罗汉坐像;大堂两坡水硬山小青瓦顶,南山墙有小门通观音堂,堂中塑千手千眼观音像一尊,堂中有小天井,井内立着一座小小的假山。
殿内泥像固然全都活矫捷现,却浑身斑斑点点,刻满了苍茫光阴留下的陈迹;黄化羽看得感慨万分,这些受尽人间香火,俯视众生的罗汉菩萨落的如此狼狈,只是因为大宋自建国以来,便独尊道宗,萧瑟了佛教,乃至众僧无钱为其重塑金身,跳脱三界之人,竟也敌不过尘寰皇权,当真是可叹之至。
黄化羽用力的拍了拍额头,先前看阎君那一幅虔诚的模样,他还真觉得他是佛教信徒呢!搞了半天,这家伙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来的,只是想不到阎君看起来大大咧咧的,竟然想的这么殷勤,连食品都筹办好了,就不晓得这些食品都放在甚么处所,一起走来,黄化羽并没有见到他的侍从带有甚么吃的东西。
大雄宝殿以后便是毗卢殿,毗卢殿大堂即法堂,也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场合,是寺院中仅次于大殿的首要修建,现在堂内仍有二十多名灰衣和尚盘坐在蒲团之上闭目诵经,一片‘嗡嗡’之声,虽说不上有多美好,却也让人颇觉心旷神怡。
黄化羽虽未曾受戒,但他自幼便与神机白叟研习道法,以是,他也能够算得上是道门之人,只不过,他修习道法与人间道人全然分歧,人间的道门中人,全都坚信三清众神,每日迟早参道讲经,礼神拜仙,而他却只是研习玄门典范当中的哲理典故,对那些泥塑木雕的神仙半点不信,更谈不上膜拜了。
世里淑湘歉然道:“有劳阎公子挂记,还是先诚恳礼佛为好。”阎君点头道:“要不是老头子事前有交代,这鬼处所,就算用八抬大轿抬我,我也不会来的,现在要拜的佛像都已经拜的差未几了,老爷子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我们去用完午膳,便打道回府了。”
明间正面本尊,是一尊汉白玉雕就的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坐像,胖胖的脸上堆满了笑容,那幅驯良可亲的模样,让殿中之人,俱都情不自禁的嘴角微扬,心中无穷烦恼仿佛全都不见了;在坐像旁的柱子上刻着一幅春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好笑之事。大肚能容,容天下不容之人’,世里淑湘看着这幅春联深思很久,眼神中时而苍茫,时而感慨。
好不轻易比及阎君上完香,一行人穿过天王殿,踏着青石铺就的甬道,来到了大雄宝殿;殿前建有宽广的月台,月台南面耸峙的唐朝千年古银杏,树下安排着历代铁铸法器。台明上立柱三层,七十二根廊柱、檐柱、金柱,皆是金丝楠木制成,天花板以矿物色彩粘贴着画有火珠、云龙、莲荷的彩画;殿内并排砌有三个须弥座,中间的泥像为释迦牟尼佛,坐像与须弥座通高将近三丈。南次间须弥座上供奉阿弥陀佛,北次间供奉药师佛。殿内南北山墙下,各塑九尊罗汉坐像;西北角供奉一尊铜胎地藏王菩萨坐像,东北角安装幽冥铁钟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