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嬷嬷又说了几句茶的事,便取出怀里银子道:“女人说了,年下事多,不能来送,这些权做程仪。七太太方才还说了,出门在外不比在家,多带些银子老是有备无患。”
七房所住之处离二房也不甚远,房屋却非常鳖窄。小小三间房,一间堂屋敞亮些,还兼着书房;东厢大些,就做了两兄弟的住处;西厢是周七太太李氏带着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住着,此时正靠着窗户纳一双鞋底,见杨嬷嬷来了,忙要起家。
“是啊,太太。”杨嬷嬷赶紧说,“今儿二门上小亮子还瞥见三老爷带着扬哥儿去了族长家中,恐怕是他们打着主张要过继扬哥儿呢。”她是真焦急。在都城的时候,她就是吴氏房里的大丫头,厥后配了人,又跟着来了成都,当初跟过来的人全都连续打发了出去,只剩她一个,可算是吴氏亲信中的亲信,没有一时一刻不是替吴氏着想的。
李氏叹了口气:“说是不能来送成儿,权做程仪的。唉,提及来,你们二伯娘是刻薄人,这边四房族人,也只要二房常日里照看着,若不然,成儿怕还没这么快得功名。”
吴氏听了也欢乐。吴老太爷有二子四女,倒是两妻一妾所出,六个兄妹中只要这个哥哥是同母的,在家时兄妹豪情自是好的。只是本身嫁到了这千里万里以外,手札不便,这些年先是为公婆守孝,背面丈夫又去了,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与娘家来往得少,竟是不晓得哥哥已然官至三品。
绮年渐渐摇点头:“母亲没有精力去扶养一个小孩子,便是养得大,也太晚了。”倘若再往前几年,吴氏身子好的时候,周二老爷也还没有归天,过继一个小的来,到现在也六七岁了。她能够晚一点出嫁,就说再拖上五年吧,十一二岁的男孩子,勉强也能够撑得起事了。
这话常日里李氏也是常说的,只本日口气不对,周立年不由微微皱眉:“娘,但是二伯娘那边说了甚么?”
杨嬷嬷不由得撇了撇嘴,只是三房毕竟是主子,她还是个奴婢,不好说得太直接。但是这里头的事,李氏又如何不明白呢?一时候屋子里倒静了下来,直到那小丫头捧了茶上来,杨嬷嬷方起家接了,笑道:“新茶这暗香真是一沏就出,老奴这不懂的,也感觉香得好闻。”
如果不是明天在大门口瞥见周立年,绮年一定想获得。常日里吴氏是不出门的,绮年一个小女人,没有长辈带着更不好出门。也是成都处所民风开放些,才气带着丫头嬷嬷们跟年纪附近的小―姐们聚一聚,如果换了都城那等格外重礼法的处所,这也是不答应的。至于熟谙各房的兄弟们,那更是不成能了。亲兄弟另有男女七岁分歧席的说法,更不必说堂兄弟了,都是要避嫌的。
“立哥儿是个好的……”吴氏也点了点头,“如果继了他,我倒也放心。前几年读书也颇得奖饰的,只这几年为了养家担搁了。如果好好的再读几年,今后有了功名,你出了嫁也有个依托。只是不知你七婶肯不肯……”
当然,最要紧的是,绮年看好周立年这小我的品德。这些年来,二房送过礼去,七房落落风雅收了,至心诚意地表示感激,且尽本身所能也送些回礼,又并不必然要划一的贵重。提及来,这份开阔是可贵的。都说大恩不言谢,七房如果尽在回礼上蝎蝎蜇蜇的要算来算去,反而是矫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