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无从辩驳,知行之间的干系非常庞大,无数贤人先贤为此耗尽了心血,随便展开一下就是一部大部头,毫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汪克凡以此来回应本身的攻讦,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现任的湖广总兵但是左良玉?”汪克凡问道。
搭上一条夜航船,出隽水,入长江,逆流直下三百里,第二天午后到达武昌府,前去兵备道衙门投书参军。
告别许秉中后,汪克凡找到师爷郑选,把他请到县城中最好的酒楼,包了个雅间小酌几杯。
许秉中俄然有所觉悟。
“不错,左帅倒是忠烈之将,传闻何军门(何腾蛟)也和他私交甚笃,只是他的部下多数桀骜不驯,兵不如匪,要不是有左帅弹压着,早就闹出乱子来了……”
“苟利国度存亡以,岂因休咎趋避之!”
许秉中又接着说道:“不过话说返来了,恭义营新军草创,眉目浩繁,有些事情还要和都批示使司协同措置,比如我武昌府的新军编练,就由武昌兵备道――堵胤锡大人主持。”
汪克凡却和朱子背道而驰,他刚才那句话用口语来讲,就是读书人应当知行并重,一方面要寻求人间的义理大道,一方面也要重视实际,身材力行。
在传统的程朱理学中,向来信奉知先行后,朱熹就曾经说过:“义理不明,如何践履?”。
汪克凡有些难堪,从明朝士大夫的角度来讲,许秉中确是一番美意,几次相劝都是为本身筹算,固持己见未免不通情面。
“按察使司?兵事不是该归都批示使司分担吗?”汪克凡有些迷惑,明朝省级处所机构分为三司,别离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批示使司,其长官近似于当代的省长、省法院院长、省军区司令,恭义营明显是一支军队,却附属于法院体系,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此事说来话长,还得从恭义营的来源提及。”许秉中端起茶杯润了一口,然后缓缓说道:“我朝自嘉靖以后,卫所军户已大多不堪一战,湖广无边患之忧,武备就更加弛废……”
汪克凡点了点头,堵胤锡在汗青上名誉很大,是南明群臣中少有的杰出人物,以务实通变著称,可惜平生都受何腾蛟等人的压抑,没法尽展胸中抱负,最后郁郁病死于军中。
不过,那两句诗还真是出色,铮铮风骨,跃但是出!
有如此的佳句点睛,难堪之事也变得风雅了,父老开阔荡,后生骨如竹,如果汪克凡真能在军中干出一番成绩,今曰之事传出去倒是一段嘉话。
酒酣耳热之余,两人的干系敏捷拉近,汪克凡将两个家人交给郑选,让他们回横石里卖田,然后会钞道别,单独来到船埠。
……
“好吧,既然你如此固执,我就说说这恭义营的来源,不过这是按察使司衙门分担的公事,有些细节我也知之不详。”
许秉中倒是拿得起放得下,不失前辈风采,既然被后辈一句话驳斥,就不再持续辩论,又劝道:“贤侄即使有志躬行践履,也一定非要参军,可从宦途做起嘛。自闯献贼寇远遁,湖广现在已是承平天下,再说了,巡抚衙门编练的这支新军也不是个甚么好去处……”
带着许秉中写给堵胤锡的亲笔荐书,另有给刘氏的一封信,汪克凡心对劲足地去找郑师爷,留下许秉中在内堂中发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