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嬷嬷精力抖擞,领着唐寿、唐复和温娇进了南书房外堂,请过安后,把今早在外院产生不测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讲了。
南书房内堂里,唐君意从书案上拢了砚台和墨锭过来,再把宣纸放开,用镇纸压好,一一指出,道:“这是砚台,由宝贵的紫金石制成,质地细致,光滑易发墨。这是墨锭,写字用的墨汁,就是用它再砚台上周而复始地研磨出来的。”
唐君意磕磕绊绊道:“本少爷……本少爷没去过!你休要歪曲!”
作者:九少爷,请息怒。
“不敢?我瞧你敢的很!”唐君意脑袋一转,一箩筐地鬼主张便崩了出来,哼道,“跟着本少爷读书,先得会念诗,你出个声儿,让本少爷听听。嗯,出个甚么声儿呢,就狗叫吧,你学个两声。”
唐老太太与唐大奶奶一听许嬷嬷禀报,便对外院那事儿心知肚明,十成九是九儿为了避开选书童用心作的,还好许嬷嬷故意。
痛啊,痛得屁股都像裂开了。
“咳咳!”教书先生终究忍不住在一旁轻咳,“小小孩儿,休要胡说!”
唐老太太慈眉笑道:“闹这一通,九儿才领了书童,可要好好读书。唐家世代皆乃书香之第,到了你这里,断不成给天下人落了个不学无术的口儿。”
唐君意笑道:“嬷嬷您甚风趣,人是你带来的,现在本少爷选了,你又舍不得。”
小皮鞭呢。。。抽的我不疼啊。。。又犯懒了。。。
唐君意先定在了唐寿面前,俄然大笑起来:“哈哈,你这瘦子,昨儿给你屁股盖了几个戳儿,怎的,今儿来书房还想跟本少爷多讨几个?”
教书先生赶紧打圆场:“九少爷息怒。”
唐君意吼道:“别动本少爷!让他说!”
唐复一动不动,仍不吱声,立于唐复身边的温娇却蓦地昂首瞧九少爷。
唐老太太道:“九儿既看中了,许嬷嬷你放人便好。我看这温乔儿也不错,端倪清秀,模样端的好,不识字跟着先生学便是了。不过是个这么小的小孩儿,你们一老一少,争来何为!”
古言写的很陌生。。。请童鞋们多多留言提定见和建议呀。。
温娇回了个笑容,心想:九少爷再霸道,可另有把柄在我手呢。
唐老太太和唐大奶奶在高坐外堂正座,神采不佳,身后几个丫头婆子战战兢兢候着,唐君意则气鼓鼓地偷瞪许嬷嬷和在她身后沁着头的三人。
温娇回道:“小的名叫温乔,小的不认字。”
唐君意“哼”了一声:“这会子,你倒懂很多!滚出去,休要吵本少爷要写字!”
唐复低头道:“小的不敢。”
“你说甚?!”
唐寿懵懵懂懂地,摊开手指,玩弄起来,真真数了会儿:“人,一个,大,两个,土,三个……”
“休要哭了!堂堂男儿,一天到晚地哭鼻子何为!”
唐老太太和大奶奶一个眼色,梁嬷嬷和春月、秋宁、冰凝几个婆子丫头便一并拦去他的来路。
一边儿的梁嬷嬷这时对唐老太太低声道:“老夫人,时候差未几,是时候去佛堂诵经了。”
温娇费了好大劲儿才爬上去,堪堪站稳了,又不会磨墨,半倚着书案边上,左看看、右看看,蹙了蹙小眉头,懵懂着不知该如何动手。
温娇眨眨眼,眼睫扑扇,满怀等候地望着他:“那你……”
瞥眼唐复,使尽眼色,可那小子的嘴巴方却比蚌壳合的都严实,气得许嬷嬷差点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