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敬谨郡王尼堪,但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本是亲王,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今后,南京成为统辖今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民政务的两江总督署驻地。
加上清兵在城外搏斗的七万多人,此役共捐躯百姓十七万余,江阴城,由此而被誉为“忠义之邦”,而这个尼堪,恰是当初参与屠城的清将之一。
待邻近的各级首要将领到达南京后,洪承畴与众将商讨了一番,明白了计谋假想,下达了作战摆设令,并三令五申尽量减少劫夺,严禁再次屠城。
南京,六朝古都,古称石头城,曾称秣陵、建业、建康、江宁、金陵。元朝时改称为集庆路,朱元璋攻占此地后,改成应天府,后决定定都于此,改称京师,以周边京畿地区为直隶,并以开封为北京,以故乡凤阳为中都。
……
万积年间,西方布羽士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南京这座大城,未免目炫狼籍……南都城极其宏伟壮观,本朝建国天子洪武把它形成古迹,东方所能见到的统统都没法望其项背……”。
洪承畴把全军三十多万人分为三个个人,以西路军为打击箭头,以中路军共同佯攻,借以管束明军,而东路军,则以死守属地为主。
南京明故宫西侧,原明初五军都督府衙门内,洪承畴一行甫一到达,便以此地为总督府,告急调集各地将领前来议事。
城内玄武湖畔,鸡笼山麓的国子监门生多达近万人,此中有很多来自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门生在此学习。
秦淮河两岸集市云集,人流如织,经济繁华常常伴跟着文明的发财,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1644年仲春,李自成急攻北京,有人建议明思宗朱由检迁都南京暂避,朱由检因对众臣绝望而心灰意冷决意就义,同年蒲月福王朱由崧被四镇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了第一个南明政权。
顺治五年,尼堪又同英亲王阿济格一起安定天津一带的土寇,顺治六年,又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讨伐叛将姜瓖,被晋封为敬谨亲王,不久却因为包庇阿济格擅自藏匿兵器而不报,被降为郡王。
而东路军,则仍由平南王尚可喜任主帅,麾下共有广东驻军五六万人,另有三四万人驻守闽浙一带,以戍守为主。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地点,一水相隔河两岸,别离是南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堆积之地,明末的秦淮八艳名闻遐迩。
洪承畴很谨慎,不敢入宫居住,因而挑选了五军都督府,作为本身的批示部。
此中,西路军吴三桂部,由一万多精锐满骑压阵,加上吴三桂本身的关宁铁骑以及浩繁杂牌汉奸步队,统共纠集了十多万人,作为打击主力,在清除川西地区的反清权势的同时,兵锋直指贵州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