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只一笑,“我在家里闲着无事顺手做的。”
宁婉实在也一向在揣摩,是以一面做着针线一面道:“双儿嫂子,不如我们也像晒猫爪儿菜普通晒些干菜,到了夏季送到虎台镇上看看能不能卖出去?”
三人便先在宁家摘了几篮子云豆,洗净以后切成细丝放到盖帘上摆在院子里,说谈笑笑之间就将盛着云豆丝的盖帘摆满了一院子。看到了中午,春玲和罗双儿就回了家,三家又约好下午再去宁家二房,然后第二天去郭家。
盖帘是三家村里非常常见的物件,恰是将高梁秸杆用麻绳连起来拼在一起的一个圆盘,能够做锅盖、放工具。现在宁婉和罗双就是要一起做很多盖帘,然后在盖帘上晒干菜。
宁婉和罗双儿便都笑着将她们的筹算说了,春玲一听也道:“我也跟你们一起做。”说着要回家抱秸杆,宁婉拦住,从自家抱了一大捆秸杆“先用着吧。”三人先将罗双儿带来的秸杆都做成了盖帘,接着又剥了很多新秸杆也做了盖帘。
直到将家里能用来编盖帘的高梁秸杆都用光了,宁梁才停了手,又道:“本年的高梁秸杆下来的时候,我先把能编盖帘的都留下来,其他的再烧火用。”
做盖帘并不难,高梁杆内里有一层硬皮,内里是非常柔嫩的蕊,用针很轻易穿畴昔,两道麻绳穿好后再拉紧就成了形,然后与第一排的高梁杆垂直再放一排,也用麻绳牢固住,再用剪刀修成圆形,就成了家里平常用的盖帘,既简便又合用。
宁婉顺手拿起来一个看,一样是盖帘,但是爹做的却不一样,高粱秸杆排得非常整齐,串起秸杆的麻绳织成一个个的菱形,又健壮又赏心好看,别的在盖帘的边沿又立起半寸多高的沿儿,正能防着拿盖帘时不谨慎斜了会将菜撒掉,不由得赞叹,“爹,你的手太巧了!”
罗双就笑,“本来就跟着借光,那里还要再占你们家的便宜?”本来各家的高粱秸杆恰是烧火的好质料,秋收以后在地里晾晒些日子便都拖回家堆成大大的柴垛,常日烧火时抽些柴便能够用了。又见宁婉也要到柴堆去抱高粱秸杆,便喊住她道:“不如你先用我的,昨晚我和夏柱已经将高粱秸杆外的皮都剥去了,直接就能做盖帘了。”
宁婉接了笑,“我们家就如许把劲儿都往一处使,日子必然还能过得更好。”
宁婉一见就笑了,“这高梁秸杆家里另有很多,你何必从家中带来?”
宁婉刚将菜篮子放下,罗双儿就拿着一个刚纳了一半的鞋根柢出去了,见院子里摆的两筐菜就笑着说,“叔明天还要去虎台县吧?”
罗双儿就笑,“老天爷也不知为甚么,一年里必然要分四时,眼下园子里的菜多得大师都吃得够了,比及了夏季的时候想吃又吃不到。”
这时候的菜并不值钱,三家村里家家都种很多,除了自家吃的便都喂了猪鸡,倒免得打猪草了。本村天然无处可卖,马驿镇上价亦极低,就算送到了虎台县也不过四五斤一文。但是爹却不肯意闲着,是以每隔一日给望远楼送一次菜,固然不挣多少钱,但也聊胜于无。
只如果宁婉的发起罗双儿都是极同意的,“那我们便都晒起来,就算卖不出去也没甚么,本来就是家里的菜,又不消耗钱。”
两人一拍即合,又做着针钱筹议了些事,看着天气暗了罗双儿才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