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宁贤和宁清都因为孩子不能返来,只要两位姐夫过来拜年,倒是大姑和大姑夫一同来了,又将喜姐儿也带过来。宁梁和于氏非常欢乐,将家里好吃的东西一样样都拿了出来,又做了丰厚的饭菜。
宁婉就说:“爹,你也放几个玩呀!”
娘从速戳穿他,“那锅饺子煮漏了一半!”
正说着,水滚了,娘便将饺子都下到锅里,用笊篱的后背不断地鞭策,看着水又滚了起来,就接过宁婉送过来的凉水加了出来,让锅里的水再滚起来,如是三次,饺子才煮熟了。
喜姐听了便臊红了脸,扭头去了宁婉的西屋。
“这个买卖是不错,”喜姐想了想还是说:“不过我一个年青女人也不好到虎台县里抛头露面吧,再说我也不美意义去卖东西。”
“谁说只要采山货才气挣钱?”宁婉感觉梨树村离虎台县近,挣钱的体例要比三家村多,当年她和爹在三家村过不下去了就是去的梨树村,较着感遭到比三家村轻易讨糊口。现在她便把本身当时挣钱的体例奉告了喜姐儿,“你针线活儿做得好,能够去瑞泓丰买些布头做了荷包帕子,卖到铺子里,每天做上几个,怕不得十几二十文钱?”
爹一向笑呵呵地给她帮手拿鞭炮,递火,还说:“明天多放些,来岁运道更旺!”
喜姐儿小时候来过舅家,又隔了几年再来,便感觉统统都变了,“娘舅家已经比我们家好多了!”
颠末端这么多年,非论是爹还是娘,他们包起饺子都非常地谙练了,娘擀皮,爹和宁婉两小我包,一会儿就包了一盖帘的酸菜饺子。饺子包好了,却剩下了些面,娘就笑说:“剩面有饭吃!”
大姑先是承诺了几样,接着就大笑了起来,“我的姑奶奶呀!娘可没有这么多钱全买了,你将来嫁个有钱的人家吧!”
在三家村,只要家里有女人的,男人普通不做饭。爹也一样,他会担水劈柴、喂猪喂驴,却很少进灶间。但是过年时包饺子却不一样,他每次都兴趣勃勃地跟着大师一起包。每次包饺子的时候还会说:“我刚娶了你娘那年过春节,就是我教的你娘如何包饺子。”
宁家这边放着鞭炮,便有很多小孩子们跑来看,非常地热烈,于氏见石头醒了,也将他包得严严抱了出来看了一会儿才归去。
宁婉听过好多次了,连接下来娘会说甚么也晓得。公然娘就说:“我们那边过年是不吃饺子的,要吃年糕、豆腐、另有鱼,以是你爹说要包饺子,我就不晓得应当如何办了,想去问二婶和三婶又怕她们骂我,就呆在屋里。”
大姑的家道先前固然比自家强,但实在就是平常的农户,喜姐儿也不是甚么大师闺秀,有甚么不能抛头露面的?又不是出门做好事,靠着本身的辛苦挣钱有甚么不美意义的!
“石头还小,家里只你一个,天然要厚一些了!”
蘸着蒜泥,每人又吃了几个,然后再喝上一碗饺子汤,所谓“原汤化原食”,吃过饺子必然要喝饺子汤。大师肚子里饱饱的,身上暖暖的,便都去睡了。
大年三十,吃过一年中最丰厚的年夜饭,百口人便到院子里放鞭炮。本年宁梁买了很多新花腔,有听响的,另有看花的,多是三家村这边从没见过的。
宁婉拌馅,娘在一旁早和好了面,揪成一个个的小剂子,擀成圆圆的饺子皮,爹此时便也洗了手来帮手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