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纸是李四婶送的;信封、邮票是当场买的;灌满水的钢笔拴在桌上,只要不带走,谁都能借来用。
李四婶送她出来时,还在小声地叮咛:“下个礼拜天你必然要来啊,我老位子等你。要不你干脆把家里住址奉告我,来不了我就找上门去。被人瞥见问起就说咱俩是远房亲戚,走亲戚的手里提个篮子、篮上盖块布是常见的事儿,不被抓现行就不怕。”
在近山坳,谁不晓得她是打小被舒家收养的孤儿啊,哪来的亲戚。别说远房了,近房都没有。
既然来了邮局,时候也还早,清苓趁便给向刚写了封信。
清苓不解地走上前:“大爷您叫我?”
“今后必定都通电,人力的迟早淘汰。就是没想到这么快,水电站啥时候开建啊?”
“真的假的?”
得!还卖上关子了。
“打稻不消手摇、脚踩了,传闻农机站里新到的机器,都是通电的。”
家里统统都好,让他不消惦记。
船上的搭客不是雁栖公社、就是沿江公社的社员,再不济是来探亲或是走娘家的,多少都体贴这事儿,七嘴八舌地群情起来。乃至另有人问扶植水电站招不招工,农闲的时候去打几个长工多好啊,离家近,另有工分挣。
清苓没辙了,只好收下。
“大爷您家还住在本来那处所吗?”下礼拜天还要进城,给大爷家捎点粮食吧。那龙凤呈祥碧玉簪,她当时感觉太贵重这才充公,哪是山里随便网罗的几斤小米能抵的。
“大师别急,你们公社书记我去开会时碰到了,归去后必定会跟你们讲的。既然上头发心了,水电站必定能建成。”
接着又说到这两天公社构造弹棉花、步队排成了长龙,幸亏师娘报名早,自家第一个轮到。并承诺:如果有多的棉花胎,转头也给他做一身新棉袄……
“女人!”隔着一小段路,一个头发斑白的老迈爷冲她招手。
“女人啊,前次得亏了你,没让家里断粮,说好的换,你咋就丢下米跑了乜?”
和大爷唠了几句,时候也就畴昔了,挥别大爷后,清苓没再东游西逛,直接去了船埠,上船回家。
这下男人不会有抱怨了吧?前次来信嫌她写的不敷详细,啥事都一句话交代。还没进入状况呢,就到信尾的“此致”了。
“荣新叔,你也在县城啊?”
清苓也跟着拍红了手,内心实在冲动。
总之想到哪儿扯哪儿,用心致志地把这段时候村里产生的大小事细说了一遍。停下笔一看,好家伙!整整写了四大页。
这么想着,清苓先去了一趟粮站,灵了灵糯米的代价,转头找向二婶问问,看能不能匀到几斤糯米。要酿酒,家里那点糯米可不敷。早知平时就不豪侈地煮糯米饭吃了。
“发电站?”
打从晓得“信”是如何一回事以后,她就爱上了这项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
清苓抿唇直乐,嘴上共同地问:“啥要紧事儿?是不是跟我们公社有干系?”
“是啊,你前脚走,我后脚来。成果你这丫头脚程利索的很,船上时还瞄到你人呢,一下船就不见你踪迹了。”茂发新笑着道,“开打趣开打趣,我当时有要紧事在身,顾不上喊你。啥要紧事想听不?”
“行。”清苓利落地应下了。
先是书记拿收音机票换来几大筐活蹦乱跳的鱼虾蟹,只要平时在挣工分的,多多极少都能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