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周遇吉给他说了甚么,不然姓张的没需求和我们过不去。”
和朱由检预感一样,扼守代州的大同副总兵周遇吉略微抵当便放弃城池,一起向北逃去,他的目标,恰是旧部扼守的宁武关。
“此人乃是军户出身,为人旷达,知礼节,末将暮年在太原,与他有过来往,他为人倒是不错,就是嗜酒如命,若非如此,早就做到游击了。”
唐王骑在顿时,号令麾下人马列队而行,军容勉强还算整齐,就如许进了宁武关。
这位寺人
“熊千户,宁武关现在的守将是哪个?容得下我们么?”
朱聿键转头望向熊通,熊千户见多识广,对山西宦海也非常熟谙。他眉头紧皱,沉吟半晌道:
有了前次在大同吃闭门羹的经历,朱聿键此次没有再派使者进城,而是直接带领部下将近一万人马,径直开到护城河前。
因为穿越者形成的胡蝶效应,顺军在山西的推动比本来汗青位面要更快,也就是说实际上留给朱聿键熊通他们的时候最多只要十天。
宁武关
“熊千户,张游击会不会放我们出来?”
宁武关守将是大同副总兵周遇吉的旧部,姓名张名银,方才升为游击,现在周遇吉还在四百里外的代州。听部下禀告说唐王带领大队人马来宁武关,张游击倒是非常淡定,当即派人出城迎候,趁便看看这个唐王是真是假。
“宁武关乃总兵驻扎之处,山西副总兵周遇吉现在在代州,驻守此处的应当是他的旧部周银,是个副游击。”熊通停顿半晌,持续道:
城头沉寂下来,阿谁身披红色大氅的武将在一群甲兵簇拥下,烦躁不安在城头来回走路,不时朝城下世人了望一眼。
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驻所地点地。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补葺。关城雄踞于恒山余脉的华盖山之上,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周长2千米,开东、西、南三门。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增修以后,关城四周约2千米,基宽15米,顶宽7.5米,墙高约10米,城东、西、南三面开门。成化十一年(公元1479年),由巡抚魏绅主持,拓广关城,周长3500多米,加辟北门,建飞楼于其上,起名为镇朔城,南北较狭,东西为长,关城周长七里呈长方形,城墙高大坚毅,四周炮台、敌楼星罗棋布。到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关城又被扩大为四周约3.5千米。城墙增高了1.5米,并加开了北门,不过这时的城墙仍为黄土夯筑,砖城墙是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包砌的。万积年间,在全数用青砖包砌城墙的同时,还修建了东西2座城门楼,在城北华盖山顶构筑了一座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墩上筑有一座三层重楼,名为华盖楼。关城不但与内长城相连,并且在城北还构筑了一条长达二十千米的边墙。宁武距凤凰山之北,传说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奇异地飞走。但见城池如同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长的两堡仿佛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可谓凤凰的心脏,令人产生美好的遐想。万历末年,增高城墙,加以砖包,关城更加坚毅雄浑。
宁武关为晋北古楼烦地。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宁武,秦汉为楼烦县地,置有楼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楼烦关南口,县北的阳方口,即为楼烦关北口。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前后治此,隋时前后属崞县、静乐县。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或说其地有旧宁文堡,取文武对应之义,因有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