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然是上一世垂垂看出来的。濮阳笑了笑,道:“我欲置身事外,便经常冷眼旁观,光阴一久,便让我发觉一二。”
卫秀笑了一下,没有说话,她风华内敛,情感不会闪现在脸上,濮阳也不知她这一笑是否附和她所言,略一停顿,便直接说了下去:“唯有一事,家君很有不敷,便是太子之位,不知当归于何人。几位兄长是以相争,在朝中各自结党,我虽是公主,行事却非常便宜,他们也是以对我多有拉拢。”
日日都在用的药俄然变苦了,濮阳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开具药方的人,游移道:“先生,这药,苦了很多。”
“既然晋王殿下表示得温润有礼,殿下安知他凶险多疑?”卫秀问道。
濮阳一怔:“先生是说?”
卫秀似是没想到她竟等闲放弃了,不由惊奇。
濮阳说罢,便提笔蘸墨,低首在纸上写了起来。
她是如许说的,但心中却非常明白,卫秀对朝中景象定然一清二楚。
濮阳想到此处,不免心中黯然,只是她面上不显,含着抹粉饰普通的笑意看向卫秀,卫秀也正朝她看来,二人目光相接,不知如何就都静了下来,过了半晌,卫秀率先将目光挪开,望向窗外碧绿碧绿的草木,淡淡道:“确如殿下所言不假。”
这是愿为她谋算了?濮阳大喜,忙道:“天然是让害我之人获得惩戒。”
写完,待墨迹干,便折叠起来,将腰间所悬佩囊解下,把信装了出来。
“先生!”
“殿下可有证据?”
濮阳当即明白了她的意义,现在为她思虑很多,是将功德做到底,但她并没有就此归顺与她的意义,她还是想在山上持续隐居,过闲淡涣散的日子。
濮阳的态度称得上诚心,卫秀低首,缓缓地饮了口茶,濮阳的心提得高高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她,尽是期盼。
濮阳心头一跳,正欲开口再劝,想到逼得过分反倒不好,便及时改了话头,笑着道:“先生之意,我已晓得。”
她决计将话说得平平,就像是在与人闲话趣事,而非议论朝中大事,倒与山中澹泊的氛围相称。
她细心考虑了重生今后的景象,有谁会但愿她死?细细想了那日宴上景象,便只要晋王了。她重生前偶然间损了晋王两名刺使,晋王定觉得她已转向赵王,便想干脆除她了事,此中运营恰当,也许还能将此罪归于赵王,来一个一箭双雕。
赵王与晋王斗了这么多年,有如此好处,难保他不动心。
卫秀不语,只端起茶盏,缓缓地以杯盖拨去浮于水面的茶叶。
濮阳神采微黯:“我遇刺,身受重伤,若非先生,想必已在鬼域,证据恐怕早被人抹洁净了。”
红泥小火炉上的铜壶又沸了,卫秀垂眸,将铜壶提起,倾出一注水来,等闲便燃烧了炉火。她掀了掀眼皮,淡淡道:“我观殿下所谋非小,晋王当然可爱,赵王怕也是殿下眼中钉吧?”
“卫某山野之人,在此处隐居,不肯招惹尘凡。与我而言,殿下安然返京,此事便算结了。”她说着,微微感喟,“殿下不必再来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