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娘子嫣然一笑,腮边那颗小痣新鲜如旧,带出一丝风情,点点便在心间。陈据看了几眼,收了回目光,一心一意等起甜汤来。
何家的脚店有桃溪最好的酒, 也有桃溪最差的酒, 最好的酒乃是玉梨烧,色清味醇, 回而有甘, 醉不上头,以两讲价;最差的酒倒是腊春, 浑浊微绿,味淡而酸, 略有酒味,农户人家皆能自酿,几日便得, 一二文便能沽上一两。也只那些贩夫走狗、脚力闲汉打上一碗略略解渴。
陈据笑:“家中老娘凶悍抉剔。”
明显不过浊酒,这般醉人。
媒婆道:“纤纤十指磨也与磨成老姜。”
媒婆道:“你只划出道,我与你找那好性绵软的来。”
路过的媒婆见着他,不请自来,堆起奉迎的笑,非常亲热道:“唉哟,陈郎忙人,怎也见不到,本日讨巧,你既吃得梅汤,不如我与你做个媒应个景?”
媒婆看他几眼,道:“做了半辈子的媒,也练得一双亮眼,郎君与我一句实话,内心可有中意的人?成与不成,与你跑了腿才晓得。”
陈据拦下她:“大娘再吃一碗甜汤。”
陈据道:“我不喜那些不语先羞的,也不喜那些霸道刁钻的。”
陈据笑道:“大娘这是何意?”
陈小郎端出汤来,欢乐道:“陈阿叔在家中,与我讲讲船上的事。”
陈据心头一动,缓慢地看了一眼陈娘子,陈娘子似有所感,脚步一顿回过甚来,只把唇边的轻笑紧舒展在脸上。
陈小郎一吐舌头,扮个鬼脸:“本日铺里慌乱,陈阿叔先自吃酒,我先帮阿娘待客。”
陈据道:“我吃了酒,买碗甜汤解酒。”
在货郎那买了一个陀螺,拿在手里,顺街过书肆、伞铺,前面一枝竹竿挑着小旗,写着甜汤二字,店外支了一二桌案条凳,店内陈娘子守着炉灶忙进忙出,她两手沾得水,顺手在围裙那擦得洁净,用尾指将脸颊一缕发丝勾回耳后,听有人要汤,侧头漾起笑容,号召道:“李三郎,本日还是还是另尝尝新汤?”
赖屠户垂怜女后代婿,半子每来铺中拉肉,少收些本钱,又添些添头,赖家娘子抠索,抱怨不止,只拿话去刺半子,直刺得赖家半子满面通红,气喘如牛,闷着气将肉拉去家中。
陈据问道:“为得哪字?”
媒婆精道,顺着他的目光睃了一眼,叹口气,吃了甜汤,摸出几文钱放在桌案上,道:“本想白赚陈郎君一碗甜汤,怕是不成。”
只把赖娘子气得差点厥畴昔,又是气又是心疼,家中个个皆是贼:赖屠户是要搬了银去外室那的,儿媳调拨得儿子只认银不认亲,女后代婿更是又吃又拿只嫌没够……她积下的那些银锭,藏在鼠洞中都怕被人抠了去。
她带了吃得肥壮侍女,捏动手帕一起哭回赖家,揪了亲娘就是一通喧华。赖屠户没法,赶了女儿,暗里又补助些银钱。赖小娘子得了意,摆着腰肢又一起轻巧地回了家。
赖家日日喧华,成了临水街一景,陈据看赖屠户摸着日趋稀少的发髻从肉铺肝火冲六合出了门,赖娘子还在那嚷:“一场伉俪,与你说句知心话,你拿花枝巷那当个银疙瘩,也不拿水照照本身的五短三粗矮木桩的样,生得出那般白嫩都雅的儿郎来?别是做了乌龟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