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闻隐士没接他的话,却问了另一件事:“于兄,你外派到河N、山X当巡抚,多少年了?”
偶然晓得犯了于沁的怒,只好赔笑道:“女侠豪气袭人,小生可不敢小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解缆吧,路上如有耽待之处还瞥包涵。”
一闻隐士则淡淡隧道:“光阴如水,生命如歌,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一闻隐士把世人引至安歌书院最前面的御书楼,此处位置最高,也是书院唯一的三层楼阁修建,站在三楼之上,远近风景尽收眼底。一闻隐士请于谦恭于沁在楼阁的茶位上坐下,叮咛偶然端来茶水。茶到以后,于谦端起来品了一口,但觉平淡有味,齿留余香,令人神清气爽,不由赞道:“好茶。”
于谦答道:“不消为小女担忧,她虽是女儿身,却自幼爱好习武,这点旅途她对付得过来。”
一闻隐士道:“于兄说说看。”
一闻隐士端起茶杯悄悄抿了一口,淡淡地说道:“于兄你是晓得我的,我的志向不在于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所谓的名与利,争来争去,在人生百年后不过白纸一张,争那些东西又有甚么用呢?大明朝再能创业,顶多也就是数百年基业罢了,最后还不是要改朝换代,为别人做嫁衣……汗青向来没有欺瞒过我们……旧事越千年,回顾白云边……古往今来,世事情迁,即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又算得了甚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笑,不敷痛快淋漓。人生如一场梦幻,还是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长存的大江明月的糊口比较合适我。”
一闻隐士点头道:“够久了,是时候回到大明朝权力的中间了。”
于谦难掩心中彭湃之情,他站起家来向六人回礼道:“有如此人物,是国度之幸!是我于某要仰仗六位英杰了!”
于谦思考道:“王振有所顾忌的人……一闻兄说的莫非是英国公张辅将军?”
于谦也笑道:“哈哈,有一闻兄此言,于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在坐六位少侠互助,于某必能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于谦见一闻隐士出世之心已不能劝回,当即问道:“既然一闻兄如此超然世外,那一手创办这安歌书院,培养出六名弟子来匡扶社稷又是为何?”
于谦接着于沁的话说道:“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这幽筠谷果然是好山好水好风景啊,一闻兄隐居于此,怪不得始终不肯出世,任谁见了此番美景,都会想着待在这里落拓度日的吧。”
一闻隐士对六名弟子叮咛道:“你们且坐下来听为师之论。”
两岸风景秀美,猿声不竭,一起下来,船头两人不由得看沉浸了,都忘了说话。一向在船尾和梢公待一起的偶然微微一笑,扬声道:“于大人,我们筹办到了。”
于谦脸上尽是震惊之情,没等他反应过来,一闻隐士又道:“我门下有六名亲传弟子。”言罢转向站成一排的六个年青人。
言罢两人相视大笑,笑声中尽是豪情壮志,泛动在现场的每小我心中,泛动在整栋御书楼当中,相传甚远。
于谦答道:“算起来有十五年了。”
于沁从沉醉中复苏,感慨道:“哇,好优美的山谷呀,这就是你平时糊口的处所么?”
一闻隐士也趁热轻吮—小口,他放下茶杯问道:“于兄,晓得我此次邀你前来,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