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呀!”房尧第恍然大悟,“国格所系,庄严所关,委实不成轻言互换。那么玄翁,当若那边之?”
“禀阁老,军门、抚台差我二人来谒,有重雄师情禀报。”王诚说着,把一份禀帖捧递高拱手中。高拱展开一看,只见上写着:
高福已沉甜睡去,高拱喊了几声,才闻声前来。
“玄翁,为何不成?”房尧第目不转睛地盯着高拱问。
房尧第也大感镇静,道:“门生不唯敬佩玄翁的襟怀识见,更敬佩玄翁的判定力。”
“我说过,相天下者无己!”高拱慨然道,“国朝二百年矣,始终未能消弭北虏之患。无天时天时人和之象故也!今遇此良机,王崇古在外担之,吾在内主之,不管如何也要紧紧抓住,即便身败名裂,不复顾矣!”说着,快步坐回书案,对房尧第扬手道,“好了,我要将刚才所言,修书王崇古,授以方略。”言毕,埋头奋笔疾书起来。
房尧第笑道:“门生知玄翁已然成竹在胸矣!”
“哈哈哈!”高拱大笑道,“你倒反问起我来了!”
“喔呀,玄翁真是高瞻远瞩啊!”房尧第赞叹道,“以凡人的设法,留把汉那吉为人质,觉得他日互换赵全之用。听玄翁一席话,方知这是自损庄严!不过玄翁,赵全为老俺立下汗马功绩,老俺似不会等闲承诺献出赵全。”
“快,到书房见。”高拱叮咛道。说着,快步向书房走去。斯须,王崇古的使者王诚、鲍崇德二人被高福领进高拱的书房,见礼毕,来不及看座奉茶,高拱就问,“出了甚事?”
房尧第闻讯出去了,高拱把禀帖递给他看,一面按捺不住冲动的情感,道:“宣大督抚未拒之,勇气可嘉!此乃安边利机,务必紧紧抓住!”
一个时候后,王崇古、方逢时的使者带上高拱的书牍,即奔驰而去。
玄月十三日,有虏酋俺答亲孙把汉那吉率妻奴八人来降,称是伊祖夺其新妇,以此抱愤来投。译审是的,当若那边之,祈示下。
“根深蒂固,一时难以窜改。”房尧第道,“是以玄翁当三思。”
王诚答:“禀阁老:据谍报云,俺答甚喜好这个孙子,他的大老婆伊克哈屯把这个孙子一手养大,爱之更甚。且俺答惧内。把汉那吉出逃,是因为俺答之故,伊克哈屯因而对俺答甚痛恨,用柴棒击打俺答的脑袋,说即便南朝要他的头,她也给,她只要她的孙子!”
“还是人的设法,措置之策有三:一则拒之;一则杀之;一则易赵全。”房尧第答,他一笑,“这三策,恐倶分歧玄翁思路。”
“叫你去你就去,还要还价还价!”高拱呵叱了一句,向书房走去。
“老爷,等天亮了不中吗?”高福揉着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