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你算算,你说要有门市?门市好啊,出入便利,如果大街上还能租出去当个铺子,也气度,不然门开在冷巷子里,多不面子。还得带天井的,天井好啊,四四方方的,还要小楼,那更好了,你看这里有间二层小楼,本来都转运盐使司的官人住的,一点儿也不贵,只要七十八两银子就好了。”
房牙听了眉开眼笑道:“那我和小官人,试着说道说道。”
林延潮又顺着道:“再说,我和延寿要读书考功名,如此就重在交游,住在城里,这里名师大儒多,读书人多,交游来往下,学问这长进的才快。”
免除徭役在明朝叫优免,多少读书人考秀才,举人,很大启事不止为了仕进,还为了这优免二字。
三叔道:“潮囝,可我只会种地啊,来城里我干甚么?”
“七十八两?咳咳,城北外埠人多,我们还是看看城西的吧。”
林延潮笑着道:“那就看看城东吧。”
眼下林延寿,林延潮二人都还没有到十六岁成丁的年纪,能够免役。不过大伯和三叔却不可以是之前大伯要去衙门厚着脸皮当一个白役,也是为了回避税赋,不过三叔却免不了。
林延潮这时候开口道:“大伯,三叔,我们干脆在城里买个住处吧!
林延潮向房牙问道:“那么买房估摸着要花多少钱啊?”
房牙一脸奉迎,大娘顿时颜面有光,也是从恶妻转型到贵妇,逼格满满隧道:“我们就看看吧,不过差的屋子就不必说了,我们官家人要的是这份面子。”
大娘顿时没有底气,几次目视林延潮。
随便说一句,秀才气够免两丁,免两石。
有了优免徭役四字,杂役没有了,有了免粮一石,
林延潮道:“这不难,三叔你能够找个活计,我们一步步来。”
大伯道:“不是吧,就十五亩地租给别人种,不是还要分别人三四成收成。再说三弟不种地,闲着做甚么啊?”
“别,别,你但是我们家小诸葛,大伯听你的,你说不买就不买,我们和爷爷说一说,不过既然不买地也要种地吧,不然我们家吃甚么。”大伯开口道。
房牙当下将舆图摊开对林延潮解释道:“你看我们省会有句话是城北住官人,城西住朱紫,城南住公差,城东住贫民。如何说呢?城北就是城北大街这一块,是布政司,按察使司,本府府治,镇守总兵,盐道衙门,粮道衙门的驻地,多住得外来高官,总兵家眷。这里寺庙也多,如华林寺,开元寺都是古刹。”
这年初房牙就是后代开遍大街冷巷的房产中介,不过辨别在这房牙不是公营的,而公营的。
“好,城西呢?就是郡城中街以西,这里巷有郎官巷,塔巷,坊有光禄坊,朱紫坊,临西湖而居,前面是小河,读书人不是爱说一句小桥流水人家。本地官宦乡绅,多是衣锦后辈,都喜好买寓所于此。”
这一下林延潮压服了大伯和三叔二人,他们决定都是听林延潮的。
“你这么说是对,但不是大师还在种着地么?”然后大伯又道:“或许等来岁我们家延寿过了童试,考上了秀才,我们家不又能够买地,早买晚买都一样嘛。”
大伯点点头,不由学着几分沈师爷的模样,摸了摸下颚的短须道:“言之有理。”
林延潮又说道:“大伯你都在衙门当差了,也算是个官人了。这在城里要有个住处吧,就算住吏舍,但把妻儿长幼接来城里住,如许才显得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