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372章 当头一棒(下)
"这不可,那也不可,那你说如何办?"
别忘了,锦衣卫下辖的北镇抚司,也有审案查案的权力。
"李国普凭借阉党,奉承君上,贪婪权益,实为我辈之耻。"
又是酬酢了半晌,心对劲足的孙慎行及侯恂二人便是起家告别,由曹于汴亲身送出府外。
闻听此事的孙慎行欣喜若狂,一门心机惟着新帝继位以后会革故更始,清除朝野。
"南边也要略微用些手腕,起码要让天子感遭到压力..."
大理寺掌管诏狱,与刑部及督查院并称为"三法司",因为眼下刑部尚书一职空缺的原因,他这位大理寺卿于朝野中的职位非常特别。
"不成.."
闻言,不待上首的曹于汴有所反应,另一测的中年人便是赶紧摆了摆手,脸上出现了一抹孔殷之色。
心烦意乱之下,孙慎行竟是将锋芒对准了劈面的同僚,言语中尽是不耐。
一个弄不好,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感化,反而会令"东林"的颜面扫地,乃至在浩繁士子心中落空至高无上的职位。
天启年间,因为"红丸案"的原因,孙慎行被迫去官回籍,并讲学于东林书院。
"韩阁老那边,倒是能够先行联络一番。"
说来讲去,他们东林党之以是能够在大明的宦海享有莫大的影响力乃至于被人推许,不就是靠着这些士子的支撑吗。
天子俄然脱手,对于他这位游离于"东林"和"帝党"之间的九卿来讲,实在是祸福难料。
"眼下局势变幻莫测,我东林世人当连合分歧,共渡难关。"
合法孙慎行悲观沮丧,办理行装,筹办前去宁夏的时候,大明朝风云突变,紫禁城中的天启天子药石难医,放手人寰。
深吸了一口气,曾经官职督查院敛度御史的侯恂便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其沉稳自如的模样令心烦意乱的孙慎行都是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眼中逐步规复了些许光彩。
倒是他有些焦急了,感觉紫禁城中的天子会如同先帝刚继位的那段时候一样,对他们东林言听计从。
这个侯恂,因为曾经巡按贵州,于"奢安之乱"中立有赫赫军功,故而获得了很多东林大佬的赏识。
"既如此,我便飞书传信,报予稚文兄晓得.."
遵还是理来讲,刑部尚书空悬,即使有士子"涉事",也当交由大理寺亦或者督查院审理。
虽是将吏部尚书周应秋及兵部尚书崔呈秀刺死,但却留了魏忠贤一命,并且对于一门心机惟要众正盈朝的东林君子们也是不闻不问,反倒是接连起复了多位前朝的得志老臣,而后更是将"东林魁首"钱龙锡架空出京,毫不粉饰对东林党的讨厌之情。
天启六年,九千岁魏忠贤当权以后,主持编撰"三朝要典",并为之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昭雪,将孙慎行列为了"祸首祸首"。
很久,上首的曹于汴幽幽一叹,朝着身边一脸愤激之色的中年人说道,眼神有些苍茫。
天启七年七月,苟延残喘的天启天子于病中下旨,勒令将孙慎行遣戍宁夏。
官位做到他们这类程度,自是没有笨伯,这个侯恂明着是在阐发东林党现在所面对的局势,公开里倒是在向他揭示东林党所具有的权势,恐怕他不晓得,现在的东林党已然与南都城中那些世袭罔替的勋贵们达成了联盟。
"东林来势汹汹,陛下莫怪.."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于浅邸中对他们这些东林君子很有好感的信王朱由检继位以后,并未如愿的将"九千岁"魏忠贤及其翅膀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