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舅子向来不靠谱,临别的一席话竟然有些见地,朱棣微微吃惊,而后问道:“这是大舅子魏国公要你转告我们的吧?”
从隋朝开端,修建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水路通畅,可惜每到末代战乱,运河无人办理,河段就会淤积堵塞,必须时不时的换马车在陆地前行,然后再转水路。
庞大的步队里有嗷嗷待哺的季子朱高煦,有身子衰弱、正在坐月子的燕王妃,前来送行周王朱橚实在看不畴昔了,说道:“四哥四嫂,不如我送你们去北平吧。”
朱橚说道:“我不怕,归正父皇感觉我不争气,他现在都懒得骂我了。”
徐妙仪对二哥说道:“你来都来了,在北平住些日子吧。”
到底是小孩子,朱高炽心下一松,沉甜睡去,双手垂下。朱棣接过熟睡的儿子,低声道:“辛苦小舅子了。”
朱高炽一传闻大象拉城门这等奇事,从速爬上徐增寿所骑的骏马,“二舅,我们去看看。”
徐妙仪苦中作乐,笑道:“真是好主张,可惜水利一修就是好几十年,我是享用不上了,留给先人们享用吧。”
到了济宁,早已看破徐增寿心机的朱棣和徐妙仪干脆放弃送行。
徐增寿站立不稳,跌倒在船头,朱棣忙扶起小舅子,“你这是——”
扬州驿。
洪武帝对这一对亲兄弟心态很庞大:老四太强势、太有本领了,他顾忌;老五毫无建立,脾气绵软,他也头疼。
朱棣忧心忡忡,对徐妙仪说道:“你看看府尹另有本地官员的神采,早已见惯不惯了,估计常常请动大象开城门,里头北平城得破成甚么模样。”
但是他的皇后毕竟违背了誓词……
徐增寿说道:“来都来了,干脆送到杭州吧。”
就如许,送行的徐增寿跟着燕王府一行人在龙江驿乘船北上,从长江往东,到了镇江,已经是三天后的半夜时分,朱高炽都困得睁不开了眼睛了,还仍然死死抱着徐增寿的脖子不放。
徐州驿站。
龙江驿站,这一边上演着兄弟情深,大官船上,燕王世子朱高炽抱着二舅徐增寿的大腿,狗皮膏药似的紧紧贴着,马三保实在撕扯不开,只得求道:“小祖宗,快罢休,徐二爷还要去锦衣卫当差呢。”
徐增寿呵呵笑道:“算了,来都来了,送到扬州吧。”
徐妙仪靠着丈夫宽广的胸膛,颠簸的马车仿佛没那么难受了,“嗯,当时候炽儿也立室立业了,保护燕地的任务就交给他吧,我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安享暮年便是。”
从扬州到淮安,徐妙仪从温馨安稳的官船转到了颠簸了马车之上,正在坐月子的她被颠的头晕,连温补的药都吐了出来,颇吃了些苦头,人家坐月子越来越胖,她反而日渐清癯了。
洪武帝恨不得将兄弟像泥人似的打烂捏碎,重新在娘胎里揉一揉,中和一下,遵循他的构思重新假造两个听话懂事、才气出众、对东宫虔诚,毫无逆反之心的亲王。
啪!五指相对,掌心贴掌心,盟誓既成。
徐增寿心太软,将行李扔回马车,“算了,来都来了,就送到徐州吧。”
永乐大帝力排众议,将都城迁到北平——他和妙仪相爱相守、风雨同舟的家。御驾顺着大运河北上,无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