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10月,康熙不顾69岁高龄,到南苑打猎。十几天后,感觉身材不舒畅,就回京在畅春园疗养,至12日病情稳定。13日病情俄然恶化,当日夜里一命呜呼。14日大殓。不几天以后,皇四子胤禛即位,年号“雍正”。雍正的俄然即位,震惊朝野。各种传闻纷繁扬扬。
畴昔一些别史怒斥雍正,说他在康熙病重时奉上“参汤”,让其父敏捷弃世。他又让隆科多密改康熙的遗诏,将“传位十四子”中的“十”字高低添了两笔变成“传位于四子”,由此代替了他同母的十四弟而篡了位。不过,从清宫风俗和体裁来看,改遗诏之说不太可托。
雍正暗害其父一事,至今也无证据,不过,倒有蛛丝马迹申明此人担当皇权确切可疑。清宫档案中发明他刚即位时给隆科多的一封信,肉麻地称这位“娘舅”是“朕之功臣”、“绝代罕见之臣”。康熙临终前,由隆科多率御林军保护,他对雍正何“功”之有?语中当有隐情。雍正继位后起居也有奇特之处,其父的寝宫他毫不去住,本身的陵墓也没挑选在安葬父、祖的遵化县陵寝,而是另在西面的易县斥地了一处新陵寝(而后清帝才在东陵、西陵交叉安葬),仿佛很惊骇冥冥当中的父皇。对当时科学幽灵的清室来讲,这些行动只能用必有负苦衷来解释了。
满清自顺治入关后便受广博的汉文明包抄熏陶,加上刚遵循蒙古文建立的满文词汇又很少,很快便遍及利用汉文。不过康熙、雍正两朝对满洲亲贵们下密诏时,为了内廷的隐蔽性却多利用满文,事关“邦本所系”的传位诏更应如此。即便用汉字,按当时的文法也不会用“于”而利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