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祚怒道:“呸呸,你才做尼姑!”
这会儿天晚了,又下着大雪,便是当值的主子也缩在和缓的处所烤火,不当值的更是早早睡了,偌大的太子府,显得更加冷僻。
清军入关,那些崇尚“身材发肤,受之父母”的汉人,连头都剃了,可见在强权面前,民意这类东西力量真的很微小……朝廷让他们剃头都做到了,束缚几个家生子应当不成题目吧?
胤祚道:“儿子听四哥说,我们大清在士、农、工、商以外,还存在贱籍。浙江有惰民、陕西有乐户、广东有疍户、江苏有丐户另有安徽的伴当、世仆……这些人,都是前朝的时候,先人犯了事儿,才累及子孙万代。要儿子说,他们先祖犯事儿,还是前朝犯的事儿,和我们有甚么干系?赦了他们,编入正籍,既能收拢民气,又能增加劳动力,不然这么多人只能以乞讨、卖身、唱戏为生,对民生半点帮忙都没有,白搭米粮。”
第一就是方才他提到的,打消贱籍,将惰民、乐户、疍户、丐户等开豁为民,编入正户,今后能够处置其他行业,且子孙后代能够科举入仕。
康熙撇了他一眼,道:“你让他们掏银子,还用的着出新招啊?就阿谁瓷砖、水泥、暖气管,就把他们一年的薪水掏空了。”
换了他们任何一个兄弟上位,怕就只能一门心机的上奉迎康熙,下压抑兄弟,中间还要拉拢朝臣,稳固权势,辛辛苦苦在夹缝里过日子,谁能做到这个模样?
胤祚挑的时候好,到的时候康熙刚下了朝,正在用点心,胤祚诚恳不客气给自个儿也盛了碗汤,又叮咛再上点稀饭酱菜。
折子里一共说了三件事。
第八十二章
胤祚刚要叫苦,俄然又笑了,道:“那皇阿玛给我把四哥留下。”
胤祚道:“皇阿玛您不晓得,儿子买的船返来了,那些人正带着东西朝这儿赶呢!船上有蒸汽机、橡胶,哦对了,还带了个很短长的大不列颠人返来,很会造东西的——儿子盼这个都盼了大半年了,这一去巡堤又是几个月,儿子是一天都等不得的……”
夏季这些小菜反而是奇怪东西,胤祚嚼着脆生生的小萝卜,又想起新玩意儿。
又叹道:“如果哪一天,没人抢着当官了,这宦海约莫就完整清了然。”
康熙又道:“对了,朕前几日让你写的折子呢?”
******
可贵一个大好天,阳光光辉的的确要亮瞎人的眼,索额图死了,胤礽圈了,陵普这些虎伥处决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内心没压着这些血案,胤祚感觉天都蓝了几分。
第二,是关于人丁买卖之事。
“瞧皇阿玛您说的,儿子如果不晓得俭仆,能这么有钱吗?”
第二天,胤祚睡到日上半夜才醒,温水洗了脸,坐在凳子上让旺财给他梳辫子,前后两世,胤祚各种技术点满,可就这梳辫子,不管如何也学不会。
总理朝务甚么的,胤禛熟啊,他做过天子的!
见胤祚那张嘴,终究又开端胡说八道,康熙也表情大好——圈了胤礽,他也是有些舍不得的,但看胤祚这般轻松畅怀的模样,又感觉甚么都值了。
康熙猜疑的看了他一眼,打消贱籍之事,利多弊少,他应允是必然的,既然已经写好了折子,还啰里啰嗦解释这么多,实在不像他的性子,这内里必定另有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