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王良璟能谅解老母和奶奶的处境,足见他是个孝子,包拯心生感慨,兄弟两个,真是一点都不一样。
这个崔家是沧州的大户,传闻从唐朝的时候,就住在这里了。家大业大,气力不凡。眼下崔家说了算的名叫崔钰,暗里里人们都说沧州有两个知州,一个坐在东城——包拯,一个坐在西城——崔钰!
包黑子平生第一次脸红了,真的红了,发热,烧得滚烫。他初度当县令的时候,招募了本地的富商公子公孙策作为幕宾,靠着公孙策帮手,包拯快速上手,政绩凸起,而后不竭调任,包拯也物色了很多人手,比如王朝和马汉就是护送他出使大辽的懦夫。
……
“粮食,辽国?”
王良珣这个家伙的确就是朵奇葩,要说他不聪明吧?可欺负家里人,翻脸比翻书,当师爷两个月,愣是搂了很多钱。可要说他聪明?一点都不晓得分寸,投奔了包拯,就觉得有了背景,连人家书你几分都弄不清楚,就敢随便胡来。只要有钱就敢拿,也不怕引火烧身。涓滴不晓得结果如何。
王良璟没有辩驳,只是叹道:“就算不为了他,另有你奶奶,太奶奶,能眼睁睁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公孙策拿出了一份供词,“这是车马行的一个脚夫招认的,粮食从常平仓运出来以后,被送到了城西的崔家。”
王宁安最讨厌文人的就是这一点,他们老是拿一些似是而非干干瘪瘪的品德标准,去对待有血有肉的实际题目。包拯以直言敢谏闻名,身上天然也有清流之气,也就是赶上了刻薄文弱的赵宋天子,放到明朝,一顿廷杖打残了,如果到了鞭子朝,灭九族都是轻的,搞不好还要鞭尸呢!
“是,方才杨大人抓到了一伙贩子,他们擅自贩运库粮,企图送到辽国,杨大人已经带着犯人赶回了。”
实在和后代文学作品中的断案如神,多谋善断的包彼苍不一样,真正的包拯前后为官不过二十多年,当开封府尹更是很短的时候。
包拯能立名后代,更多是他的风致操守,却不是他的政绩才气……
老爹吞吞吐吐,王宁安点破道:“是不是还想着二伯?想立点功绩,好减轻他的罪孽?”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啊!
“王良璟,老夫非常赏识你的孝敬,何如国法无情,你二哥不但是贪了粮食那么简朴。”包拯看了一眼公孙策。
王宁安在内里说着,内里的人听得一清二楚。
包拯的瞳孔刹时缩紧,拳头不自发握了起来!
“能不怨吗?但是小人没甚么体例,我娘身材不好,眼睛前些年都快哭瞎了,我奶奶七十多岁,如果王良珣出了点事情,两位白叟家可如何办!”王良璟动情说道。
都说钱能蒙住眼,王良珣的心都被蒙了,的确是无药可救了。
“爹,崔家是甚么人?我但是听韩蛤蟆说过,崔钰明面上是贩子,可公开里他是猛虎会的大龙头,在街面上,稀有以百计的闲汉打手,家里头还藏着逃亡之徒,江洋悍贼。和如许的人斗,我们有几分的掌控?”王宁安用心进步了声音,冲着内里朗声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包大人能在沧州几天?更何况他又是朝廷命官,谁也不敢动他。但是人家敢动我们,我可不想每天提心吊胆。爹,我们还是老诚恳实卖面条汤饼算了,别去蹚浑水,被别人操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