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臣真述曰:此一章又特引水荏弱能攻固执者也。尝试论之曰:且夫五行之用土能制水,原其至极;土在水中,钻石流金,无所不克,万川朝海,四海朝宗。夫孰云刚烈而有胜,此故曰:“其无以易之。”是以道君深叹天下之人不能知此之妙用,勤而行之,故曰:“莫能知,莫能行。”复引贤人之言、受国之垢与其不祥,此所谓“百姓有过,在余一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王者之心诚兼此义,言之有似反倒,故曰:“正言若反。”
《人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臣真述曰:此一章道君自发得亲着五千之文,将传亿万之代,明彰日月,德合乾坤,弘大道天赋而生表,贤人法地而理,定德仁之好坏,论礼义之重轻,去彼薄华!居斯丰富,是以重标三节,将明两端,此盖同出而异涂,言行之深戒者也。夫诚信者,不务阿谀、不矜捷给,无甘巧之说,绝诡饰之词,安得而美哉!
臣真述曰:此章言为君之道,虽大国之强,亦常须自为卑小;虽有众庶之力,亦常须自示寡弱。夫自为卑小者,且无矜大之过,不失谦柔之道;自示寡弱者,且无恃赖之尤,不失限防之备。设使国中有什人之豪、百人之父老,亦不任用以生其必。夫如是,则人各怀恋其生,畏重其死,既安乡土宁、远迁徙又馈饷不可,则舟车无所用。战役既息,则兵甲无所陈。天然人致承平,以复结绳之政,由是甘其食、美其服,止足存于衷也;安其居、乐其俗,风化行于时也。天然邻国对境,无相觊觎,诈伪不可,忠信为宝,不相姑息,俱无聘问之私,不怀隐欺,自绝来往之礼,故曰:“民至老死,不相来往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臣真述曰:夫天生蒸人,而大欲各存于心。争胜逐利,背正为邪。大者相雠,小者相怨。天既愍之,树君以理,令其革弊,乃不足弊生焉,岂得为善也!故曰:“安可觉得善。”是以,贤人持德信之心、行不易之教,加恩于玄月,恕罪于万方。夫契者,德信之谓。又吉事尚左,无问智愚,皆同赤子,故曰:“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也。”若人君不以道化天下,但齐之以刑、导之以政,即不得尽善之道,故曰:“无德司彻。”彻者,有迹之谓也。言守其礼法之彻迹耳。又言人君若长能体事理国者,则六合灵祇必常隆其景祚也,故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臣真述曰:此一章所引张弓之喻者,正在于损益之道尔。言侯王若能知此损益短长之要,则天下将自均平矣!《易》曰:“何故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报酬非曰义,且成财者,耕织之人也;破财者,军旅之人也。夫成者寡,而破者众。此其以是长损不敷,而奉不足也。若使化兵为农,损上益下,则天然无偏无党、平施大同,故曰:“孰能以不足奉天下,唯有道者。”此言理财正辞以佐佑人之义也。又贤人虽能窜改两仪,而不恃其力;虽能天生万物,不处其功。盖欲阴德潜行,不言所利,故曰:“不欲见贤。”见贤,谓扬己伐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