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章》第十六
《营魄抱一章》第十
《五色令人章》第十二
臣真述曰:此古之善为士者,谓上士也。所谓若圣与贤,而在贵爵之位者也。奥妙玄通者,皆品德之用,不成得而称也。言贤人贤人治天下,军国无不兢惧畏威,皆若临深履薄;其面貌志意,故常若冬寒涉川。畏耻四邻,言慎之至也。俨兮若客者,经曰:“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也。涣若水之将释,言合散屈伸,常无结滞也。浑厚者,质素之谓;旷谷者,通俗之谓。夫浊久徐清,安久徐生,皆顺天然之理,动静不恰当时。言孰能如此,唯圣贤耳,故曰:“保此道,不欲盈。”言若贵爵守此道者,不欲满溢而骄盈也。故曰:“夫唯不盈,故能獘不新成。”此言能守道因循,终无矜耀,乃得长如弊,故不立新成之迹也。
《太高低知章》第十七
《持而盈之章》第九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臣真述曰:五色以是养目也,视过则盲;五音以是养耳也,听过则聋;五味以是养口也,食过则爽。故圣王之理,常复世人之所过,以全其身,以安其神。夫人君之心,以睿圣为本,平静为根,若乃逐兽荒漠,奔车绝巘,六龙逸足,万骑莫追,与雕鹗抢先,并熊罴而贾勇。日月亏蔽,旗号[纟乙]纷,驰骋忘归,杀获无补,风雨恒若,宫室或空,谓之发疯。盖由此矣!故经曰:“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其是之谓乎!又人君所贵可贵之货,则盗贼生;盗贼生,则兵由此起;兵由此起,害莫大焉。令人行妨,固其宜矣!是以圣报酬腹者,贵其容受而无情也;不为目者,贱其触见而有欲焉。故曰:“去彼取此。”
臣真述曰:夷者,夷易之称。所谓天之道,故可视而不成见也。希者,依违之称,所谓地之道,故可听而不成闻也。微者,精美之称,所谓人之道,故可搏而不成得也。然天虽清光运转,终不为曒洁以自显也;地虽安好博厚,亦不为含混以自幽也;人虽生生无穷,终不为别离以自负也。故曰:“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成名也。”是以,散而陈之,则为三才;合而浑之,则为一德。故曰:“复归于无物”。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此以上又言万物因无入有,从有归无,惚有恍无,故云忽恍也。又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此言自三而复一,无始无终;从一成三,无终无始。故令人君执此上古有为之道,以治当今驰名之物也。有为者,亦谓无兵战之事也;驰名者,谓军国之务也。故能知始,朴实之义乃可为道之法纪也。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宠辱若惊章》第十三
凡人之情,不能无争,唯贤人乃能无争。又争之徒众矣!今臣略举梗概者,起于无思虑、无礼法、不害怕、不容忍,故乱逆必争、刚烈必争、暴慢必争、忿至必争、奢泰必争、矜伐必争、胜尚必争、违愎必争、进取必争、英勇必争、爱恶必争、专恣必争、宠嬖必争。夫如是,王者有一于此,则师兴于海内;诸侯有一于此,则兵交于其国;卿大夫有一于此,则贼乱于其家;士庶人有一于此,则害成于其身。是以,王者知能官人、能安人之道,必抢先除其病,俾之无争,则战可息矣!战可息,则兵自戢矣!是故,其要在于不争。且夫争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语曰:君子无所争。又曰:在丑不争,争则兵矧乎!王者岂固有争乎哉!故下经末章云:“天之道,利而不害;贤人之道,为而不争。”此所谓知终终之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