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不知荣枯事,三十万、八千秋。
载沣跪下叩首:“皇上,发辫一事虽关祖宗民风,却属末节,主子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亦通情达理,天然是无可无不成的……只是这拔除膜拜,尊卑失序,高低错位,实在过分惊世骇俗。”
也有人跳出来反对,云祖宗成法不成擅动,不过都是些没甚么职位的御史或者冷板凳官员。林广宇内心嘲笑,这些人与其说是反对剪辩,倒不如说他们仿效清流博取名声,当下用目光一挑荫昌。
这也算是个折中,武将们都同意,文官们也想不出反对的来由。
张之洞、善耆和徐世昌上奏的倒是:“皇上重新亲政,大清复兴有望,臣等恳请皇上定施政大计,早孚海内众望。”
“这些天来朕一边筹办太后丧事,一边深思国策大计。诸卿的心机倒是都和朕想到一块去了,今儿个恰好拿出来商讨。”天子脸上笑吟吟的,但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将将殿中世人的打盹给惊醒了,“为明示朝廷窜改维新之决计,克意进取之意义,朕已决定明岁改元,称维新元年!”
“大胆,尔等竟然口出狂悖之言,还不敏捷退下?”没想到倒是载沣第一个跳出来,林广宇有些不悦,“载沣,让他们把话说完。”
如何?载沣不反对剪辫?林广宇较着没有推测这个景象,他一向觉得此时对于发辫的看重程度固然已经降落,但仍然是只要标榜反动者才会公开剪除,莫非说这帮亲贵也不反对?
“皇上。”善耆站出来发言,“巡警部设立之初,巡警各员为适应警政需求,将发辫停止三分之一,现在看来不但便当,并且卫生。练兵处仿造的新式礼服臣亦看过,确切与发辫旧俗不甚相容,剪辫一事臣以为不但可在军界推行,民政部亦可一体仿效。”
北洋四将好说歹说,铁良、萨镇冰、荫昌等人也在旁帮腔,但仍然敌不过朝野浩繁的反对力量,无法只好败下阵来。天子只好先开个小口儿:“膜拜一事,且容从长计议,但军队内部下级觐见下级,一概行军礼,免其膜拜。”
“臣等恳请皇上早定大计,安宁天下。”满大殿的都响起了近似的声音。
荫昌绝对是旗人的怪物,矗立独行的牛人,一番话夹枪带棒呛得这帮子文人说不出话来。庚子国变中,凡是脑筋活络,脑筋野蛮的人物大凡溜的溜、互保的互保,倒没如何毁伤,偏这些食古不化,固执冥顽的家伙要么被联军抓住喀嚓了,要么他杀就义了,声音权势比年下滑。拔除科举后,连带着翰林院的新人也没有了,还能闹腾甚么劲?
“臣附议。”
“此诚老成谋国之言。”对于这位晓得事理、曾经为清流派魁首的老臣,林广宇打蛇随棍上,由衷地表示敬意,“便按张徒弟的意义,除巡警与新军因公事所需务必剪辫外,其他人等辫子去留一概悉听尊便,朝廷不予干与。”
“确有此事,但事出有因。”升允辩白说,“臣虽痴顽,对中西学问却并非全然无知。新政之企图臣明白,但臣所治之陕、甘两省,财力困顿,小民得一温饱尚不易,如何有多余银子用于创办新政?陕、甘民风彪悍,自古以来小民铤而走险、造反生乱者不计其数,前明即亡于流寇李自成之手,兼之回部更系朝廷亲信大患,若巧取豪夺,重敛于民,难保官逼民反。为推行新政,两省不过量收几十万银子,但如果两省事情,朝廷平叛说不定得用几千万两银子,是故臣反对在这两省大行新政。所谓攻讦立宪亦有启事。陕甘两省处所闭塞,民风远未野蛮,不要说留洋出海,便是几十年前办的洋务小民也多数未曾见地,现在不顾三七二十一遽行立宪,更加难上加难,所谓一体立宪、洋为顶用、口含天宪对小民而言清楚就是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