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视王珪为小人,连带对华阳王氏也很有恶感,但赵梓不是因私废公之人,何况真要出了性命,怕又是一场风波,是以他亲身领队急赴禹泽庄,禁止了即将产生的抵触。
老者道:“走吧,你十三太爷也该等急了。”
王昂谦逊隧道:“不过是少时鄙名,愧当太爷奖饰。”
王宣乌黑胡子抖了一阵,无法地挤出两个字:“不敢……”
“公堂……还轮不到你上,歧公后辈还是知分寸的,当不会太难堪你。何况我已有表示,此事你就不必多虑了,照顾好你爹就是。”
“爹爹醒啦!”
那二十出头的年青墨客气愤隧道:“歧公作古已三十年,若见本日,英魂何安?朝堂抑贬,乡野冒渎,天下小人,何故猖獗至斯!?”
王宣叹道:“我也是如此想的,只是就此揭过,难让族民气服啊,这是……”
三家村王家林院里,王冲正恭恭敬敬地领受华阳知县赵梓的教诲。
瓶儿的呼喊声响起,王冲吃紧奔进屋子里,心中却有忐忑,他还不知该以如何的心态跟这一世的父亲相见。
王仲修苦笑道:“莫非要告王二郎不敬之罪?”
王仲修再道:“尚幸华阳知县是赵梓,如果换了小人之辈,难说不会借此事胶葛下去,献媚于蔡太师。十三叔,看长远些,放漂亮些,这不恰是歧公留下的教诲?”
王冲苦笑道:“哪是算得准,不过是王相公家本身重视名声,如果换了另一家,我怕躲还来不及。”
王仲修道:“百行孝为先,他虽已无才,却当得一个孝字!如果此子能入我族,华阳王氏的门楣又要光大一分。”
赵梓深深看了王冲一眼,感觉这少年身上有一股难以说清的气味,显得与别品德格不入。
老者虽是在说匾额,却像是在论朝局,目光隐有迷离:“如十三叔所料,朝廷虽复了歧公名谥,郑达夫也再回西府,可蔡元长也复了相。朝中小人再有了魁主,这匾额难说还能稳稳挂在上面,现在么……”
不过他已不想穷究,也不值得穷究,待华阳王氏主动和解,由此保全了颜面,这桩事也就成了嘉话,不但有王冲之孝,也有华阳王氏之善,要治的就只要借主家名头为非作歹的下人,他赵梓不但明断是非,还立下了回护两方的仁名。
“待此事告终,就让此子入了县学,虽再无过目不忘之能,但善加教诲,将来何尝不能壮我君子一脉。”
墨客愣住,不是真匾?
一块匾额,竟然也有这般起伏,多年朝局动乱,都能由这匾额窥得一斑,年青墨客也恍忽起来。
王仲修道:“观其行事,算得君子君子,这是许翰林的原话。”
院子外侯着大群村人,恭送县尊拜别后,于保正还是心中没底地问了一声。操着弓箭棍棒去了王相公家找茬,还烧了人家的牌坊,竟然没事!?
元丰年间,朝请大夫、判登闻检院王珫王仲甫父子与华阳王氏相善,但这对父子操行不端,竟与大理评事石士端之妻王氏通奸,闹得天下士林哗然。王珪次子,王仲修的弟弟王仲端也被连累在内。当时初登朝堂的蔡京及其弟蔡卞、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同谋借此事扳倒王珪,通过大理寺构陷王仲端,成果王仲端被科罪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