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身有精气神之境地不同,精之境地有阴阳,气亦有阴阳,神亦有阴阳,是故交身自有阴阳之精,亦有阴阳之气,亦有阴阳之神,若夫此阴阳之精气神,亦皆有其本源,此根名一气元阳,乃如太一为阴阳境地之根无异。
阳界、阴界,二界同大,与太虚同体,比方一室以内有二香,二香皆遍满此室内而相互独立成界,香名香界,阴阳之灵,则号阴阳之界,是故太极转乎两仪,太极固不动,阴阳境地,亦无所动。
人死之魂,常在太阴境地所流迁,德明神灵之人,神魂则常趣太阳境地之属或至于太阴境中空性阳灵境地当中,另风趣入离阴阳之人,或因修持,或因善人缘,或因神性灵故,皆于身后暂离阴阳二界,入此离阴阳境地,虽非摆脱存亡者,亦得长存。
盖夫太虚生阴阳境地后,复以阴阳境地所感而化生别外境地,彼别外所生境地,亦皆为太虚所生,亦为太极子,彼等诸境地,名号无边,亦难测量,除太阴太阳二界,别外另有非阴非阳之界,彼等境地亦遍满太虚,与阴阳二界同大,亦与太虚同体。
何故言阴阳自为境地?盖阴阳比方二香独立自成,比方日月挂住太虚,阴阳二界遍充太虚亦如日月之住,阴阳二界亦不相攻。
是故交于白日为阳精力主命,黑夜则为阴属精力主命,人昼时阳精力起,能伏心中阴暗之念虑,人夜时阴属精力,能遮心中阳灵志气,是故白日阳五行主动而夜时为之暗藏歇息,夜时阴五行生而滋养白日所耗之精力,阴阳交泰,化生元息,是故交于半夜乃至晨朝则易生亢奋之精力。
人有阴阳之精元,亦有阴阳之气质,亦有阴阳之神息,人有十二主经,昼行者阳,夜行者阴,人之气血盈虚,昼则阳精力为之主命,夜则阴属精力为之主命,阳性好动而萌发机,是故昼之精力为阳,阳性刚烈,不生可骇,阳性好静而沉寂沉默,是故夜之精力为阴,阳性荏弱,易生惊骇。
在乎人身,胸腔内藏心、肺,腹腔内藏六腑与肝、脾、肾,上者为天空,下者为地区,是故胸腔心肺比方日月吊挂,心肺之气充遍胸腔,心如日火光,肺如月受日之精而摄乎风息,是故心肺调度人身风火命元,如是则名天之界。
此境地比方阴阳界,而非阴阳之境地,是故各种境地复有其所成绩人缘,亦有其境地性,皆因众生之业感化而生,无此业者,不入此界,无彼感业,亦不入彼界,因感业为缘,无缘不聚,如是罢了。
五脏精元虽充遍此身,皆自独立成界,是故医道分支,或以毛而见病,或以音声而辨病,或以气味而知病,或以色光而测病,如是等术理皆以其所善辨之境地而通见于五种境地。
太虚纯生而不死,太空虽空,亦有寿量,乃与诸有,皆将生灭,是故太空亦名空界,于此空界,交于太虚以内诸阴阳境地中复活小空境地,因而诸阴阳境地皆备空界,而空者涵容仿佛虚灵,是故众生等类则称其名为虚空。
至于万物,阳不独生,阴不孤长,是故说六合万物,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性降落而牵其阳,阳性上升则动其阴,是故阴阳互动,则万物生息有度,比方日月日夜之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