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身有精气神之境地不同,精之境地有阴阳,气亦有阴阳,神亦有阴阳,是故交身自有阴阳之精,亦有阴阳之气,亦有阴阳之神,若夫此阴阳之精气神,亦皆有其本源,此根名一气元阳,乃如太一为阴阳境地之根无异。
如是空界,征象称名,则为气、为质、为灵、为息,于诸无形无形境地中,有如是大类,于如是大类中,复有无尽不同,比方人间大块之虚空,气则大分三类,所谓阴阳之气与纯一之气,阴阳气中又分元气与五辨之气,于元气中又分粗细之量,乃有百种不同,五辨气别名五行气,五行气以阴阳而生,又分阴五行与阳五行,因阴阳元气粗细之不同,故阴阳五行之纤细分类又以百千类数,如是别离纤细,则无穷尽。
盖夫太虚生阴阳境地后,复以阴阳境地所感而化生别外境地,彼别外所生境地,亦皆为太虚所生,亦为太极子,彼等诸境地,名号无边,亦难测量,除太阴太阳二界,别外另有非阴非阳之界,彼等境地亦遍满太虚,与阴阳二界同大,亦与太虚同体。
无极者,无始无终也,于无始终内,则生有始有终,始终者,时量流转,亦名生灭,亦名隐现,有死者必有生,有其生则必有无生,盖无生为生之根,生为死之始,死为生之终,而无生含之。
六合上空为阳为天,下形为阴为地,大地有诸水脉枢机运转,地中有隙,名为地空,有风息之关键,虚空之上,亦有风息关键,日月光照大地云气之上,于诸云民风之间亦有灵息之枢机,因而灵枢之妙,运转六合命元之底子乃为周流交通。
又,太元之境,本无一物,阳灵之性冲而阴质为之萌发,故生太阳、太阴,太阳太阴灵满太元而与太虚同大,是故说太一境中复活二界,名号太阳、太阴,太阳别名太朴,太阴别名太素,盖因太朴之无形而太素之有象故。
阴阳二境地虽同住而独立成界,却不能同现乎形象,盖一人一心,别无贰心,一心一主,别无二主,一主眠时,不卧二榻,若人于梦寐中出游人间,白日则为阳精力出游,黑夜则为阴属精力出游,虽为阳精力出游,所见境地亦为太阴境地中阳灵空息境地,不为太阳境地。
人有阴阳之精元,亦有阴阳之气质,亦有阴阳之神息,人有十二主经,昼行者阳,夜行者阴,人之气血盈虚,昼则阳精力为之主命,夜则阴属精力为之主命,阳性好动而萌发机,是故昼之精力为阳,阳性刚烈,不生可骇,阳性好静而沉寂沉默,是故夜之精力为阴,阳性荏弱,易生惊骇。
何况大块六合以内,不但有诸气之别离,另有质、灵、息之不同,彼等不同与气之不同量数皆无穷尽,凡此大块之空界,另有如是不成计数不同,何况无边之阴阳与非阴阳境地乎?
六腑摄受人身所进五谷之物,善佐脾、肝、肾之元息,如是脾为土而中和,肾水息津润诸脏腑,肝木气而梳理浑身筋骨肉脉,如是滋摄生身仿佛坤德载生,则名为地之界。
于大块上诸气,比方阴元气、阳元气、纯一气、五行气、阴五行气、阳五行气、细元气、粗元气,如是等诸气类属,虽皆为气类,然却如室内诸香等存室内,皆自为界,不相混一,比方檀香,室内如有百种檀香味,则百种皆自成界,不成一界,亦是一大界中诸小界,此诸界比方人之脏腑,虽同居体腔以内,却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