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气当中,君臣之分,比方肉身精力,亦有君臣,其理一同,初修真者,虽暂不见君,而信心奉持君法,其身心诸臣天然安宁,比方六合风调雨顺,万物天然长生,若奉持修真法例,亦是如此,是故初学,当奉法而行,莫能够臣心辩白而觉得是,因世人多已堕入臣夺君位之事,故初学者,当奉法行,莫自起心另成一法,尊道贵德,顺天应人,自胜自明,乃为修真之初。
无所依处依统统,二归一亦有依,无依而依统统依,统统依于无所依。
明达真伪者,于伪中得真。
欲寻正道者,当见正道,观于正道,改良即正,是故正邪,常是两立,自观身心,亦有正邪,正邪为臣,真一为君,以至心统摄,比方天覆众生,正邪不能乱也,比方内心,遇弃取时,有舍有不舍,二种情性,有二种分,一为想分,一为情分,舍中有想分、情分,不舍中亦有想分、情分,舍中有想、情之辩论,不舍中想、情亦在辩论。
非识亦非心,心识亦非真,统统不离真,此真无等伦。
应善涵养身心,重视饮食起居的作息,如许才气有规律的糊口,六合因骨气有度而能四时日夜变更,万物得以生息,若六合的骨气不能有度,四时日夜变更不有常,则万物入死。
割爱非不痛,割肉亦如然,削骨肉还母,此心是真人。
若大行者,不伐贼而贼转为忠,身心以内,统统吉利,得无量安隐,身心明,照彻人间表里,而人间表里不能见其明,日光之下,人间即明,然亦有暗,而其明处,统统皆明而无碍人间明暗,人间明暗皆在其内。
以此为法,修身养性,渐得于静,聪明亦明,得此法者,性气自凝,名为灵丹,五气归元,至于养元,元心元性,至于归一,此乃静养之法,涵养得一之纲领,是故,欲修真得一者,当法例六合,起居作息,当有节度,初学者无知,当尊法行,至于得法,能够随性,何故然哉?性已从真,随真为行。
过往人间,众生身心,皆顺六合法例,是故寄心于品德,寄身于六合,无诸造作,而成圣贤,涵养完整,自成真仙,如是简易之法,后代之人可见而学不能成,盖以身心根器不达故,人之心德,渐以思路计算而庞大,因而后代乃有存思寄想之法,或观或守,多从心性动手,直入底子,趣从上古。
歧途众生本非邪,与真圣者来一处,邪若不邪即归真,真若不真即入邪。
以六合法例,顺六合摄生。
修真之士,更不成起骄易妄傲之心,不成以自修年事做不同知见,于民气中,光阴如幻,不成计着此中,堕迷妄海,修真之士,亦不成因世人身份职位不同而较量修行短长,人身有别,心无不同,身份有别,道无不同,自发得是,贼心机也,不成认贼为子,自害身心,亦害别人。
颂:
渐修其真者,系念于当前,至于忘身心,一念不能动。
以愚痴言,作如是说,实修者谨慎处置,丙申年三月廿七日记之。
真情非无情,无诸妄情也,痴迷恩仇内,妄情岂至心。
修真修真,妄人修真,当须谨慎,奉持正法,以破妄心,妄心既破,至心即明,得明则养,照破阴暗邪心,于自心内,无有涓滴不但明处,如是妄心,则转至心。
心挂于一念,第二念不挂,二念尚不挂,何可挂万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