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他白叟家。”孙星衍道:“暮年林爽文抵挡朝廷之时,瓯北先生曾在军中参赞,是以这东南本地之事,他白叟家多有亲眼所见之处。我在常州时,常常到他家中请教,他也与我提及过这东南本地,为何海寇不止。此中底子,便在于近些年闽浙很多督抚大吏,要么平淡无能,要么便是和珅亲信,他们深剥以迫下,厚敛以奉上,百姓早已苦不堪命,是以如有些贼盗胆敢抵挡朝廷,百姓大多不信赖朝廷,反而经常帮手藏匿贼盗。更有甚者……便是投贼了。以是若想根治海寇,剿绝土盗,还是应当从百姓动手,肃除苛政、实心施助,同时勤练保甲,使官方得以侵占,如许民气返来了,贼人便也被隔断于百姓以外,无所遁匿了。”
“伯元,如果如许,我猜这伙贼人,人数应当不会太多。你方才说那些遭劫之人,都是不知不觉之间,财贿为人掠去,而贼人所乘,也多是划子。这就申明他们并无公开犯上的本事,不过靠着些熟谙地形水系的伎俩,暗中作案罢了。可你想想,若只是如许一伙贼人,他们会有阿谁胆量,来粉碎你的就任之礼,又在这抚院当中安设火药,企图与朝廷相抗吗?我看此中另有蹊跷。”秦瀛听着阮元言语,也不由说出了本身的设法。
孙星衍所言疍户,是闽粤一带依船为生的渔民,堕户则是绍兴、宁波一带处置各种官方杂业(如红白事、剃头、吹打等)之人,而九姓渔户则是浙江各水道间的渔民。这些人在明朝因职业分歧于士农工商四民,又或曾与明军对抗之故,被列为低人一等的“贱籍”,直到清雍正年间,“贱籍”方才逐步打消。即便如此,“贱籍”以后仍然数代不能应举,在官方和其他农夫、贩子也多有隔阂。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因为人丁渐多,地盘不敷利用,很多务农之人更加轻视“贱籍”以后,恐怕他们前来争夺生存。对于这些事,阮元天然也有耳闻,不过他毕竟世代耕读,对于“贱籍”并没有多深的感受。
“杨吉你疯了?!”阮元听着他这些话,却底子不信赖这些都是杨吉说出来的:“你常日尽在我府中糊口,却如何去和那些百姓说话?你又没当过兵,刺探过敌情,就如许去查探谍报,你能查到甚么?如果你甚么都探听不到,反倒被贼人识了出来,你命都保不住!”阮元毕竟和杨吉已经共同糊口十六年,这时又怎能甘心他前去冒险?是以立即出言相驳,但愿他转意转意。
“伯元,这贼盗之事,实在我在常州,也多有耳闻,常州可有位隐居的大儒,兼通经史,你可知他是何人?”孙星衍俄然问道。
“兰泉先生所言有理。可我之前固然在浙江督学三年,常日打仗的,大半还都是读书之人,官方百姓对我倒也客气,可若说友情,便没有了。并且这件事本身也有风险,我又怎能如此等闲让那些百姓为我犯险呢?”阮元一时也没有合适的体例。
“渊如兄所言……莫非便是瓯北先生?”阮元道。所谓瓯北先生便是清朝名儒,史学大师赵翼,他与钱大昕齐名,所著《廿二史札记》在当时亦广为传播,赵翼和钱大昕干系向来不错,以是阮元因钱大昕之故,也读过赵翼著作。只是这时赵翼年龄已高,又兼足疾渐剧,不便出行,是以阮元南下之时,固然想到了赵翼,却并未前去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