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蕈、松蕈、稠膏蕈、栗殻蕈,宋朝人是这么喊的,严格地说,宋朝文人是这么喊的。实际上,合蕈另有个名字叫香菇,松蕈另有个名字叫口蘑,稠膏蕈另有个名字叫鸡腿蘑,至于栗殻蕈,恐怕除了仙居人谁也没见过什物,还需求我们展开设想的翅膀,用力猜一猜,猜一猜它现在的名字。

如陈仁玉所说,他故乡孟溪山上的稠膏蕈向外出口。与合蕈分歧,这稠膏蕈不如何卖干货,而是先做成汤,再装瓶入瓮,以熟食的情势往外运。想当时,在孟溪山四周住的人家,除了种田打猎,还干家庭性子的手事情坊,该作坊首要加工稠膏蕈。

两浙东路有个台州府,台州府有个仙居县,仙居县内有两座山。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林木坚瘦,土松芽活,是合蕈(xun,高档菌类,尤指蘑菇)的季候。西南韦羌山,山坳中湿气蒸腾,从枯枝败叶间,从茸茸青苔上,顶着花帕缠头、套着织锦裹腿的合蕈冒了出来,一簇簇,一丛丛,朝气勃勃,像本地畲族的女人。缠头是菌盖,厚墩墩的小白伞上装点着褐色的方块,边沿一概卷收,又像刚织好的绒线帽。裹腿是菌柄,肥厚嫩白,基部膨大,重堆叠叠如莲花瓣,莲花瓣上还束了丝带。轻风轻拂,香气扑鼻,满山的清爽。

这几味都是蘑菇,都是人们的口中珍味。稠膏蕈做汤是最美不过的了,洗去泥,开水锅里焯一下,加精盐,浇黄酒,小火慢炖,汤色清澈,温厚滑甘,味道不让山鸡炖莼菜。栗殻蕈合适炒食,菌丝粗韧,在油锅里多滑几次,加五味和汤料细煮,口感厚重而筋道。松蕈微腥,用盐水焯以去腥,或烫熟凉拌,或入锅清炒,或与小鸡同炖,或者放汤锅里提鲜,风味俱佳。而合蕈是独占鳌头的一个,或煮或炒,芳香神韵发于釡鬲,肥嫩,滑美,有营养,另有药用代价,菇中之王是它,山珍之王也是它。

除了甘旨的合蕈和稠膏蕈,陈仁玉还提到了玉蕈。如果我们没猜错,玉蕈就是真姬菇,它除了菌盖初生时有几点大理石斑纹,菌柄以及每一根菌丝都是红色的,以是又叫白菌。玉蕈没有合蕈闻起来那么香,也没有稠膏蕈的口感肥厚,但是数它最筋道,在锅里炖得久了,还能披收回一种独特的香味,就像清蒸大闸蟹。

陈仁玉说,浙江仙居是天子们指定进贡合蕈的处所,孟溪山也是稠膏蕈的独一出口地。仙居属于台州,合蕈原叫“台蕈”。人们从山中采摘了台蕈,交给处所官;处所官再打包,进贡给天子。打包时要贴标签,而卖力贴标签的公事员写字太草率,狗爬体的“台蕈”进贡上去,让天子当作了“合蕈”。因而,“台蕈”就改名改姓,变成“合蕈”了。再厥后,几十年如一日,一筐筐合蕈走下韦羌山,在山民家里晒干了,装运上船,沿永安溪逆流东下,由临海江入台州湾,再顺海路北上,过渔山岛、韭山岛、桃花岛,于杭州湾登岸,然后卸船装车,经钱塘驿传直送大内,在御厨房里变成一道道甘旨好菜,装进天子的肚子里。

秋雨真的绵绵而至了,稠膏蕈的小伞遮得了秋雨,遮不住寒霜,一夜霜雪过,遍山绿叶凋,代之以稠膏蕈的是栗殻蕈。栗殻蕈也只能稍领风骚几十天,能够长盛不衰的还是松蕈。

推荐阅读: 布衣天相     兽人老公的宝贝儿     重生之外星人附身     主神竟是我自己     我都快死了,还被妹妹们告上法庭     神医弃女:冷王的绝宠悍妃     大小姐的修仙高手1     神级狂婿     蚂蚁国度     快穿:反派要上天     都市小蚂蚁     傲娇总裁的火辣妻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