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以秉直见闻于官方.唯刚正者,常能令人长相思,这大抵是他得以从诸多文武大臣行列间提拔的一个启事.传说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有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涌幢小品》."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翰苑名谈》)可见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阎罗王,而身后公然当了阎罗王了的.大抵在他生前已经传播此说,以是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象,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浅显编》.
“奈河”,是佛教所说的天国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录:“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成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扼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澜翻滚,腥风劈面。恶人幽灵堕入河中,就好似《西纪行》第十回中的描述:“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前程”。不由让人想到阳间奈河的可骇。
阎罗王的生长演变与古印度神话中的阎王
阎罗王与奈河的传说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天国,别名碓磨肉酱天国,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刻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欺诈、谋财害命者,均将蒙受下油锅之科罚;
阎王本来是古印度神话中办理阳间的天王,在《梨俱吠陀》中即已呈现,佛教相沿这一说法,称阎王为办理天国的魔王,据《问天国经》载,阎王畴前是毗沙国的国王,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役中因兵力不敌而发誓,愿为天国之主。他部下的十八大臣带领所属百万众共同发誓,共治天国罪人。十八臣就是厥后的十八天国之小王,百万之众即厥后天国的浩繁狱卒。阎王所住的宫殿位于阎浮提洲南二铁城山外,纵广六千由旬。另据《禁度三味经》,阎王治下有五官,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慧琳《统统经音义》卷五说:“梵音阎魔,义翻为划一王,此司典存亡罪福之业,主守天国八热、八寒以及家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报罪人,捶拷治罚,定夺善恶,更无歇息。”
第九殿,划一王陆,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天国,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燃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天国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产生六道(天道、人道、隧道、阿修罗道、天国道、牲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