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道:“那儒圣传经讲学,甚是辛苦,其下虽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可若与苍穹亿万凡俗一较,则是沧海一粟了。而东穹虽是儒学昌隆,也只是官方传播罢了,帝王不消其术,又如何广传天下?”
秦忘舒道:“比及二尊有力压抑魔我之时,便是大难当头之日?”
鬼谷子道:“那魔我既是世人恶念,又该如何消解?是该打还是该杀?如果一报酬恶,自可顺手诛杀,如果世人皆恶,难不成要将那世人尽数打杀了?”
鬼谷子叹道:“若想消弭魔我,需求教养百姓,若要教养百姓,需求一统天下,若要一统天下,也不知要诛杀多少人头,世尊赋性极慈,怎忍为此大动杀伐,便是那佛祖亦是不肯的。当时法坛与会诸修晓得此事难堪,皆是一言不发。但此中却有一人,发誓要为世尊解忧,只因此民气念一动,大难便生。若只是此人,世尊佛祖或可施法压抑,恰好与此同时,九渊当中,亦有一名大能动了心机,既是两位大能同生此心,比如覆水难收,世尊佛祖也是没法挽回了。”
如果数月之前,秦忘舒必定与林天弃志向不异,但是魔我不除,天下难安,乃至连世尊只怕都要落个重历灾害的地步,正所谓当断不竭,必受其乱,天下若不能一统,何来教养?若不施教养,魔我何时可消?
又想起云天轻的话来,瞧那云天轻志向,亦是盼着天下一统,那是抽薪止沸,处理当前乱世的终究体例。
第207章四何山中述后果
秦忘舒道:“敢问前辈高姓大名,我等既有缘得见前辈尊范,得有所命,自当遍传天下,千秋万代,皆受其惠。”
若论当今高士来源之奇,则非鬼谷子莫属了。二人得遇这般高士,又怎能不喜?
秦忘舒道:“长辈有幸,亦曾与儒生相遇相知,瞧那儒学之术,的确是济世的良方,只是儒学虽好,却只在东域传播,未曾传到我苍南去。”
鬼谷子道:“世尊见佛祖说的有理,自是欣然乐从,就令诸修各派弟子下界立学说法,以试效果,这便是当今之世百家的由来的,那百家之说虽是各有短长,如果择一而用之,或可立见效果,只可惜现在之世,诸国林立,帝王如蚁,一家之学便是非常好,也只能困于一隅,又怎能广传天下。”
鬼谷子道:“那外洋虽好,又有三皇五帝为友,倒也清闲,但大难生发之地,除了外洋仙山,另有一处,就是这极荒山了。既然外洋大能云集,多我一个未几,少我一个很多,倒不如来此镇守。”
林天弃惊奇之极,道:“此事如何行得?就算此事终究目标,是为消弭魔我,靖宁天下,但代价之大,让人与心何忍?天弃但有一息尚存,必将力阻此事。”
秦忘舒毕竟是行伍出身,眼界远比林天弃开阔很多,便道:“如当代道分崩离析,唯有借这外力,方能将世人清算起来。就比如家中兄弟每日辩论不休,一旦有内奸侵来,天然会尽弃前嫌,同心对外了。想来那仙界大能与九渊异兽,便是存了这个动机,要借这场大难迫使世人天下一统,而如果世人同心合力,或可将这场大难化解于无形了,但大难一起,必是灾连祸接,不知要枉死多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