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各道保重,姜子牙忽地想起一事,笑道:“贤弟道法修为远胜愚兄,但在文事上却有些不敷,先前你那歌中的‘日暮不返来,柴扉有人望’之语很有些文不对题。想我姜尚一心求道,至今尚孑然一身,便是日暮不归,又那里有人倚门相候?”
李靖一一记在心上,再次向姜子牙称谢后,便提出告别之意。
姜子牙道:“愚兄修道不成,乱七八糟的东西却学了很多。数年前曾读过一部题为《山海异志》的闲书,书中提及在西昆仑第一岑岭‘接天岭’上有一处奇特之地,名为‘天风洞’。”此洞以内有一气孔,向上直通接天岭绝巅。每至辰、巳二时,九天罡风由山颠孔穴贯入,在回旋盘曲的狭小孔洞内几次紧缩凝练,构成最精纯的风之元力,最后从洞内气孔泻出。”
姜子牙老脸一红,摆手道:“贤弟休要和愚兄打趣。”
“这娃娃如何恁地好运!”姜子牙听得羡慕非常,他自幼心慕长生大道,成年后听人说昆仑山为道门正宗地点,玉清元始天尊道场,便不远万里一步一步走到此处,又经历了老天尊磨练民气性的三道困难,这才有幸归入阐教得闻大道至理。想到这里,不由半是感慨半是恋慕隧道:“道友福缘深厚,贫道远远不及。”
在两人当中,论及思惟之矫捷,眼界之开阔,天然是李靖远远胜出;但姜子牙久在玉虚门下听教,提及根底之踏实,学问之博识,却又远远超越李靖这个被放羊式教诲的圣皇弟子。一番深谈之下,两人都觉大有收成,固然年纪相差颇大,却也都生出相见恨晚的知己之感,相互之间的称呼也在不知不觉间由“道友”换成了“姜道兄”和“李贤弟”。
李靖传闻另有如许一个困难,一时候也非常迟疑。心中转过几个动机,忽地灵光一闪,叫道:“道兄,据小弟所知,当世有一桩异宝,唤作‘定风珠’……”
在李靖拜别之时,东昆仑山上的玉虚宫中,安坐于云床之上闭目冥思的元始天尊忽地伸开双目,深沉如不波古井的脸上现出一丝莫名的浅笑,轻叹道:“伏羲那老儿倒是收了一个好门徒!”
李靖双眼一亮,怎都没有想到在姜子牙这会获得这不测之喜,孔殷地问道:“恳请道兄指教!”
李靖大喜道:“天下竟有如此奇异地点,恰是小弟修习风属真元所需。”
李靖眺望东方拱手道:“鄙人本是朝歌人氏,偶遇伏羲圣皇化身游戏风尘,蒙他白叟家喜爱,将我收归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