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派驻在闻安县的郑伦俄然回转陈塘关求见李靖,与他同来的另有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文士。
李靖在传闻面前之人竟是那位东海龙王时,不由有些迷惑――这敖光应当是与本来轨迹中的李靖交好,现在为何又与郑伦扯上了干系?转念间想到若遵循本来的轨迹生长,本身应当和郑伦同为西昆仑度厄真人弟子,想来敖光应当是与度厄真人有些关联。进而结识了他的两个门徒。
见面见礼已毕。郑伦指着那中年文士道:“兄长,这是小弟在山上学艺时结识的一名老友,姓敖名光,乃天庭司掌行云布雨正神、东海水族之长。他有要事与兄长相商。只苦于素未会面不便冒昧前来,厥后传闻小弟在兄长麾下为将,便找到小弟门上,请小弟代为引见。”
“好,”敖光点头道,“三日以后,我会遣部属最为得力的龟丞相前来。到时便请道友代为安排。”
“此事对于道友而言,当是易如反掌。”敖光说道,“我传闻令岳殷公在陈塘关开了一座名为‘炼锋号’的兵器坊,所产兵器甚为精美。我东海龙宫新近招募了很多兵将,正贫乏兵器利用,是以想在‘炼锋号’订做一批,不晓得友能够承诺?道友倒是不消担忧报答的题目,不拘多少,只要道友开出代价,敖光都可如数托付。”
酬酢已毕,李靖请敖光到客堂待茶。叙说了几句闲话后,李靖便问起了敖光的来意。
那敖光含笑上前一步,拱手道:“敖光见过道友!”
李靖愣了一下后笑道:“龙君这是照顾家岳的买卖,为何反说相求?李靖只是有一事不明,素闻海藏富有远胜陆地,龙君贵为一海之主,怎会贫乏兵器利用?”
颠末殷仲达这阛阓熟行的一番运作,李靖领地所产质美价廉的食盐成为各方争相采办的抢手货色,为李靖换来源源不断的财产。有了这些财产的支撑。李靖的领地天然一每天向着更高的方向生长。
李靖笑道:“龙君有事请讲,如果李靖力所能及。必然不敢推让。”
最后李靖说道:“稍后还要请龙君派一人过来,与‘炼锋号’的主事之人商讨一下此中的细节题目。”
不过购买军器所需的资金向来都不会是一个小数量,单靠陈塘关当今的府库常日的税收绝对不敷破钞。在不肯煎骨熬油般压榨百姓的前提下。财务题目实在令李靖费了一番脑筋。幸亏他不久以后终究想到体味决的体例,在近在天涯的无垠大海以内,李靖找到了一样几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贝――盐。
这笔对两边都有好处的买卖谈妥后,两人都大为欢畅。又说了几句话后,敖光神采忽地一正,问道:“道友,我听郑伦说你曾与一条名唤焦青的蛟龙比武并且将其重伤,不知是否确有此事?”(未完待续)
殷仲达此次分开朝歌倒是几近将整座“炼锋号”都搬空了,更带来为数多达三千的谙练工匠。在陈塘关落下脚后,看着老友李秉直精力抖擞地大展拳脚,自是不甘逞强,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办后,将“炼锋号”重新运营起来。李靖领处所圆四百里,仅靠带了的三万余人马和本地本来的一些驻兵还远远不敷,要想在此次站稳脚根,整编和扩雄师队势在必行。既然要裁军,天然需求多量的军器。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李靖怎都没有来由舍近求远,将这一大笔买卖便宜外人的来由,更何况“炼锋号”制造的兵甲之精本就天下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