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光?”李靖闻言一呆。
敖光见李靖承诺得痛快,脸上现出欣喜之色,当即和李靖商讨了一些更加详细的内容。
“好,”敖光点头道,“三日以后,我会遣部属最为得力的龟丞相前来。到时便请道友代为安排。”
殷仲达此次分开朝歌倒是几近将整座“炼锋号”都搬空了,更带来为数多达三千的谙练工匠。在陈塘关落下脚后,看着老友李秉直精力抖擞地大展拳脚,自是不甘逞强,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办后,将“炼锋号”重新运营起来。李靖领处所圆四百里,仅靠带了的三万余人马和本地本来的一些驻兵还远远不敷,要想在此次站稳脚根,整编和扩雄师队势在必行。既然要裁军,天然需求多量的军器。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李靖怎都没有来由舍近求远,将这一大笔买卖便宜外人的来由,更何况“炼锋号”制造的兵甲之精本就天下闻名。
李靖在传闻面前之人竟是那位东海龙王时,不由有些迷惑――这敖光应当是与本来轨迹中的李靖交好,现在为何又与郑伦扯上了干系?转念间想到若遵循本来的轨迹生长,本身应当和郑伦同为西昆仑度厄真人弟子,想来敖光应当是与度厄真人有些关联。进而结识了他的两个门徒。
李秉直年纪固然已近七旬,但身材却仍然结实,并且很有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干劲。他看到李靖摒挡起领地的政务时有些不顺手,身边又多是武将,没有一个能够帮得上忙之人,便亲身出马将这些政务从李靖手中接了过来。李靖虽不欲老父劳累,却拗不过他热忱高涨,只很多派了一些人奉侍跟从。李秉直在朝时任的是中谏大夫如许的清贵之职,但在宦海数十年,所经所见何其博识,竟然将政务措置得井井有条。
这笔对两边都有好处的买卖谈妥后,两人都大为欢畅。又说了几句话后,敖光神采忽地一正,问道:“道友,我听郑伦说你曾与一条名唤焦青的蛟龙比武并且将其重伤,不知是否确有此事?”(未完待续)
正所谓祸福相倚,李秉直和殷仲达被架空出朝廷,对于李靖而言实在是一件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