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悬、悬啊!
只是那周家三公子年过十五时就发下弘愿,非真正的绝色才女不娶。别品德出众,极受家中长辈爱好,是以不肯委曲了他。
盖因,
清河县就不说了,江南也不说了,竟连远在北方边关的豪族,竟也带了重礼来求,那几年,红家的门槛都给说媒的踏烂了,换了好几块。
三太太凤目一扬,不悦道:“我还不是为了我们红家的名声。春季的乡试,我们家又没有一个落第的,那苏家、余家、章家却都有人中了。前些日子那苏家的蜜斯及笄,邀了余家的太太插簪子,章家的五蜜斯当赞者,我们红家呢,屁都没有。这不是鄙视我们红家是甚么?若不是我传出了周家上门提亲的事,只怕这清河县的人都不晓得我们红府是那根葱、那根蒜了。”
这说的是前些日子传得沸沸扬扬的一桩美事。
眼看着周三公子都二十二了,别的公子这个时候娃儿都满地跑了,他还孤零零的一小我。他倒是不急,日日偎红倚翠,清闲得很,但可把周家的老太太、太太给愁坏了。
“真的。”
就连外头的人都在操这份闲心,红府里的主子们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弄得如遭雷击,乱成了一团。前一段时候的欢乐全化为了不知所措、惶恐失措。
这人间,或许财势能够叫人神驰、畏敬,但让人猖獗痴迷者,又怎能及得上美人的绝世风采?
毕竟,红家虽说是清河县本地的大户,但不过是个敷裕些的地主,出过几个举人、几个秀才,委偏言得上是诗书家世。虽有个女儿嫁给了汝南王,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说可沾些荣光,但到底那泼天的繁华也不是属于红家的。
四人忙起家肃立,屏气凝神,恭迎老太太。
大太太满面担忧隧道:“这可如何办才好啊?传闻周家派来的人已经到了县里,不会是已经传闻了七姐儿的事吧?”
按说如许好的乘龙快婿,是轮不到红家的。
但,这三家为何不能与红家争锋?
二太太抱怨道:“我当初就说过了,这虽是一件天大的丧事,但没有下定之前,还是要束缚下人,不要暴露风声的好。你偏不听我的,传了个风风雨雨,这下子如何办?全部县里可都要看我们红家的笑话了。”
这不,传闻都互换了庚帖,筹办下定了。
不过,这天再冷,风再烈,也吹不熄、灭不掉清河县人们心中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人们议论的核心,仍然是红家。
周家不但是江南的大族,更是天下稀有的官宦世家,连绵五六百年,历经数朝不倒,名臣干吏不计其数。就是在本朝也曾出过六个帝师、三个首辅,尚书、侍郎甚么的就不消说了,真正的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
那风啊,比刀子还要利,仿佛想要将人刮掉一层皮去。
老天不公啊!
“当然是真的。传闻啊,不知如何搞的摔了一跤,醒来就谁也不认得了,并且,竟提及胡话,言行举止同五岁孩童别无二致。真是天妒红颜,如此美人,竟成了个傻子,真是不幸、可叹啊!”
特别是这一代,更是美人中的美人。
大蜜斯以后,现在又出了个七蜜斯,见过的人都说面貌比起当年的大蜜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