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玉珠的金饰铺子珠玉阁开端停业,内里镇店的是几样花丝镶嵌的金饰,一件镶红宝石胡蝶翼珠簪,赤金盘螭巊珞圈,赤金松鹤步摇,赤金镂空雕花赤金妆匣,并蒂海棠花镶碎宝石手镯,这几样都是用的花丝镶嵌的工艺。
这话听的玉珠可忧愁了,她五岁的小女人呢,吃的珠圆玉润,白嫩的手臂都跟藕节似的,一节节的,伸手按下去便是一个小窝窝,脸颊也是鼓鼓,可恰好家人都喜好她这模样。
玉珠当然是晓得这个不好套中的,她没在乎,站定位置,筹算把手中的圈子全丢出去就算完事,没曾想第一个丢出去就套中个白瓷小碗,她呀了声,沈媚拍掌喝彩,“玉珠好短长,套那几个银锭子。”那两枚银锭算是彩头,也因这个吸引很多人来套圈。
接下来的日子,哪怕下着大雪,玉珠也会隔两三日去国公府陪陪小郡主,她在伯府有家人护着,哥哥姐姐们,长辈们,都是好的,都宠着她。她也就更加的心疼小郡主,爹不疼娘不爱,独一剩下的哥哥还远在千里外,她能做的也只要这些。
府中没裁缝娘子,这请来的是上京驰名裁缝铺子里头的娘子,一张嘴儿利索的很,见着玉珠先施礼,又笑道,“哎呀,第一次瞧见长的这般都雅的小朱紫,瞧瞧这眼睛,这小嘴儿,长的就跟观音座下的小孺子一样。小朱紫粉雕玉琢,穿甚都是都雅的,奴家这里有些新画出的款式儿,小朱紫亲身遴选还是太太来?”
只要秋二娘一人做,这几月也不过赶工出来十来件花丝镶嵌的东西,此中几件放去木氏的铺子上,比起祁州盛家那位的一年十件可多上很多。这些活计伤眼,玉珠也不准二娘多做,常日歇息时候多。
饶是玉珠常去国公府,府中下人们都不敢多言一句,她们晓得世子和小郡主对这位福昌县君的看重,特别是郡主院中的仆妇们,对玉珠恭敬的很。玉珠常去府上,也能从丫环们口入耳到沈大女人的事,沈大女人身子骨渐好,身子受寒,似落了些病根,太医说这两年需好生保养着,只要不在受寒,两年保养下来就没甚大题目的。
婆子们再劝,“郡主,您要玩,主子们回府给小主子们弄可好?这集市上人多眼杂,实在不便。”
本来是沈媚带着玉珠送的花丝镂金菱花嵌翡翠粒手镯在国公府显摆被沈滟瞥见,国公府也不是没得花丝镶嵌的东西,却不是金饰,是圣上犒赏下来的别的物件,祁州盛家那位金饰做的少,做出的多是大件的工艺品。
送走裁缝娘子,木氏抱起玉珠,还哎哟了声,“咱家姣姣重了些,又长好了。”
两人坐上马车去到集市,闹腾腾的,各种小吃食小玩意,沈媚闹着下了马车,一堆丫环婆子簇拥着,大师看到小朱紫也晓得遁藏。沈媚在一个丢圈面前愣住。
沈滟笑道,“多谢mm。”
畴昔一月半不足,沈媚也不再多愁善感,她精力一好,就闹着要跟玉珠去集市上逛逛。半月前才落一场大雪,这几日天放晴,可贵是个好天儿,再者集市上满是购置年货的,定也热烈的很。
不想她运气实在好的让人惊奇,第二个圈子扔出去直接套在一枚银锭子上,那但是五两的银锭,老商贩心疼的脸都扭曲起来。
玉珠晓得这些商贩赢利养家糊口不宜,实在不美意义去套别的一枚银锭子,把剩下的圈随便朝别处撒去,让人诧异的是,竟没一个圈子落空的,国公府的下人们看她的眼神非常恭敬,想起这位但是抽中广济大师福签的人,难怪丢个圈都能这般好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