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浮生・宣华录 > 第四十三章

我的书架

路子神武门,三千玄甲兵士阵容浩大地进驻东毬场,铁盔掩面,向着高高在上的神武殿呼喊震天。孟昶仪仗忽而旗号斜迁,低头望踵,疾步前行。

子桓有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何谓不朽?

画面居中当是四人周旋于一顶冠帽。夺帽者,薛澄州“薛侍郎”是也,因唱《浣溪沙》词立名天下。本为河中人,幼年进士入蜀,才调出众,任职侍郎。却因恃才傲物,贱鄙别人,止步侍郎之职。适逢花朝佳节,携十九首当选《花间》小词弄笏入朝。而当“对劲洋洋”赶上“趾高气昂”,自是不入法眼,言语间不觉上了手,一把夺了鹿太保的冠帽,这便为《西蜀文臣夺帽图》开了卷,掠了影。

卫尉少卿赵崇祚补奏:“非独刻《花间》一家之言,乃容当朝文史金句与佳篇。”

双子星光焰万丈众小鬼花间跳梁

李国史附议:“当朝之精英,不管官职大小,只重文史功高。”

唯精力谓不朽。丽华去存质,融入民族魂。风骨气神韵,生而俱有之。

孟昶含笑:“朕觉毋相之言甚是可取!众卿觉得如何?”

刘莲心照实道:“昭仪娘娘素好午后小憩。”转而继告:“方才下官见着南修仪正驯语莺哥,不如……”孟昶摆手叹道:“罢了,朕亦困乏。”遂传令掉头行船,临重光殿登陆,穿中门,往承乾殿行。

又如稍近之《李杜双美图》,一仙一圣,一道一禅,圣近于地,仙近于天。多少奇情,多少怨感,都在一幅幅强大娟秀的周游图景中荡漾回旋。更可贵太白出青莲,子美浣花草堂边,感化蜀地风土,饱经蜀地冷暖,可谓唐蜀双曜,诗古双美。

时遇廖公公气喘吁吁,迎头来报:“北面墙薛侍郎掀了鹿太保的帽子!”孟昶闻讯若惊,领着仪仗便直奔北面墙去。

刻石之谓不朽?沧海变桑田,石漠化灰尘。纵使今夕在,一朝要义改。

“吾皇万岁,万岁,千万岁!”孟昶背回身,享用着熟谙动听的呼喊之声,想着能在文史域尚能找回“圣主”之感,也算有一丝安慰,此前忿忿不平之气突然消逝,固随便拾起一卷《花间》书柬,赞不断口。

踮脚上跳,帮着太保掠取冠帽者,乃太保门客阎选。八首小词支出《花间》,也算一时贵显,却死守不仕,以狷介自许,号之“阎处士”。或受太保家风熏冶,此次入朝除青衣玄袍外还特地选制了一顶三尺高帽。因头小而帽宽,且双脚腾跃,固虽手扶却仍旧跌落半空。

北面墙居牙城偏北,初为宫城高墙,因永平五年(915年)失火遇焚,墙上危楼尽毁,乃于旧宫之北营新宫,建夹城。而后造内门,使夹城与宫城通联,遂令墙体骤降,而墙之用日衰。近年来,朝臣屡有参奏,谏言摧毁以畅顺,然亦有阻谏而保存者,固久悬而未决。自彭氏芊娘领命重修后苑宣华之日,前朝诸文臣联名上奏,取唐墨客杜牧赞春光“秀成堆”之句,改名北面墙为“堆秀墙”,意欲撷取蜀中文苑之精华,雕刻于墙,重放光辉。

韩琮?莫不是吟咏《柳条诗》“何必思惟千年龄,谁见杨花入汉宫”而为蜀中青少竞相摩效之人?此人传闻不喜交友,此时晃眼亦未见踪迹。

合法毋相告禀之时,孟昶思路早已穿过人群,落停在紫色红泥垒就的城墙上,赏识着自远而近刻印之连环图文,感慨良深:世人言“天下文士皆入蜀,人间英豪俱出川。”此言不差。诚如首刻之《扬马双雄图》。扬马二人承周《诗》讽刺传统,开汉赋体物摛文。扬雄子云《河东》《甘泉》《羽猎》《长杨》崇盛丽辞,摆设激稳,以美讽谏,通六合人;司马相如《子虚》《上林》《长门》《美人》绘声绘色,包举宇内,惊心动魄,流荡无垠。二人皆蜀郡人士,实乃汉蜀双绝,文赋双雄。

推荐阅读: 蝉动     独家专宠:青梅萌妻休想逃     恋上校草的吻     情动99次:护妻狂魔,慢点宠     无敌气运,从无限作死到一统天下     鸿胪寺女官     最强狂枭     长生遥     都市之修魔归来     星际厨娘养娃记     大明:距离穿越还有15天     龙墓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