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问话的书话神采都唬白了,这话如果答不好,轻责就要被治一个妄议君王的罪名,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圣上励精图治,靖文三年修运河,治黄沙,靖文五年出兵攻打鞑靼,是当之无愧的贤君。”
沈拙又道:“那当今圣上贤不贤呢?”
顾三娘朝着弘海法师望了两眼,只见他须发皆白,一副慈眉善目标模样儿,从四周八方赶来的学子墨客将寺院挤了个水泄不通,他说话时,底下安温馨静的,都在听他说话。
四周又是一片窃保私语,问话的墨客犯了难,他看了蒋中明一眼,只见他正在气定神闲的吃茶,好似真的在等候他扣问。
停顿半晌,他又道:“至于蒋丞相保举我入仕,他本人就在现场,你何不亲口问问他。”
不一时,有两个小沙弥抬着一个香炉上前,内里插着三支扑灭的暗香,弘海法师敲响锣声,随际,先是十六学士登台,这些人有老有少,都是靖文天子精挑细选的有学之识,沈拙落在前面,他下台后,径直就往那只放着一张圈椅的处所走去。
辩论的处所就在大雄宝殿前面,空位上临时搭着一个空台,此时,台上一左一右分红两边,一边安设着十六张圈圈椅,另一边仅安设了一张椅,两方构成对垒之势。
在辩论之前,关于胜负已有诸多猜想,有说沈拙对战十六学士,恐怕是输定了,便有人辩驳,当年商鞅激辩群儒,以一敌十,辩得秦国贵族哑口无言,这沈拙师出谢柏,一定没有胜算。另有人觉得,天子以多胜少,就是赢了也胜之不武,便有人不平气的说道,举凡入仕,谁不是一步一步往上爬,沈拙此前无官无职,却想以举子之身出任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如果叫他轻而易举的通过了,又怎能显出他的本领?
顾三娘听罢,横了他一眼,说道:“你去问问吉昌公主,不管是侯门公府的,还是小门小户的,哪家过日子不是斤斤计算的?”
说罢,沈拙又道:“敢问中间,当今圣上是不是嫡子?”
问话的那人楞了一下,他诘问:“你既是出宗,为何还要住在蒋府,又为何还要蒋中明保举你入仕?”
靖文天子下旨,令沈拙与十六学士辩论,辩赢方可出任国子监祭酒,辩题由靖文天子亲身制定,便是‘天子诸侯之传世,立嫡与立贤,孰优孰劣’,临时非论这场辩论的胜负,单说辩题一经传播,满城文武百臣震惊不已,这天子恐怕是起了废储的心机。
墨客咬了咬牙,反正已经把蒋丞相获咎了,也不怕再多获咎一回,他换了一个题目,问道:“我再问你,都城里都晓得蒋丞相有两子,一个是镇言将军,另一个是锦言公子,叨教他们是嫡子,还是贤子?”
坐在帷帐里的顾三娘和沈拙隔得有些远,她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能见到沈拙暴露的半张侧脸,他立在原地半晌没有出声,顾三娘忍不住用力绞紧手帕,等着沈拙的答复。
全场悄悄无声,统统人都被台上的这十七小我吸引住了,顾三娘的眼睛也一眨不眨的盯着沈拙,本日他头戴儒巾,身穿一袭青色窄袖长袍,腰间束着乌黑的玉带,脚踏玄色皂底短靴,端得风采翩翩,气质不俗,想到此人是本身的夫君,顾三娘心底不由升起几分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