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跟拿皇末期的兵器还是没法比的,拿破仑前后打了20多年仗,刚好是蒸汽机发明后的20多年,以是当时军事科技进步很快。1790年拿皇刚参战,和1815年被赶下台时,兵器已经不是同一代了。沉树人没发明蒸汽机,就只能与1790年刚开战时的技术比)
本来这是1640年代的炼铁科技,考虑到大明最后近百年熟行艺的停滞(明朝的很多科技到嘉靖以后根基上就渐渐停滞了,之前还是有进步的),实际上这也就相称于欧洲1550~1600年之间的程度。
宋应星也很有履行力,不到十天就把这个题目处理了,乃至还迭代了两三次——
宋明德和宋应星都确认过质检成果后,一个个喜出望外,这也是他们多日辛苦的服从,天然是倍感珍惜。
并且归正铸铁的东西都是一次成型,只要把模具开好,形状庞大也不会晋升量产时的加工难度。
很快,高炉开炉出铁的动静,把他从回想中拉了返来,在旁人的惊呼中,他也很快把重视集合到正在操纵的炼铁匠人身上。
但这一招仍然只是处理了燃料华侈的题目,对于导热性太低的痛点并没有处理。
当然,这座高炉除了变高、更耐高温、换了燃料以外,另有其他一些新的小设想。
厥后,宋应星就想到操纵已经烧完后的废气、在排气口汇集起来,通回进气口的外层,搞出双层管道。内层是含氧量高的新奇氛围,外层是已经很热的废气,试图把废气的余热传导给新奇氛围,好节俭燃料。
产量的增加,这是肉眼数一数就能刹时看清的,质量的晋升,却需求时候化验测试——主如果把质料拿去停止各种强度测试,总得花点时候。
这些事儿千头万绪,不知不觉就忙活了大半个月,时候也悄悄来到了腊月下旬,再有不到十天就要过年了。
沉树人壮怀狠恶地脑补意淫着,一边等候质检的成果。
在沉道台的帮助下,到处延揽工匠、配齐各行人才。
毕竟用了焦炭加快反应效力、预热氛围进步了炉温、还用耐火砖加高了炉体,三管齐下开挂,产量翻几倍实在都是普通的。
这就意味着,沉树人现在的炼铁炼钢程度,大抵相称于汗青上米国独立或者说法国大歌命前夕的程度了。
幸亏宋应星提出了铜管这个思路后,也开导了沉树人,让他遐想到了后代的热水器。
但铜也比铁贵很多,尝试性地造几根铜管停止热互换尝试是能够的,或者是今后要搞高端特供钢材,能够少量用铜管预热风炉。大范围出产沉树人另有些舍不得,也花不起。
一番烦琐的出铁操纵后,一批新奇出炉的铁料也被运了出来,工匠们一个个大汗淋漓,哪怕是寒冬时节、穿戴防护服,也不免炽烈。
幸亏宋应星聪明,经历丰富,还能跟沉树人相互开导,两人群策群力,就搞出了第三个版本——把断绝废气和新奇氛围的预热腔,直接从耐火砖材质,改成了铁管。
并且汗青上1707年那款荷兰高炉,也是不存在“散热鳍片预热风管”这类思路创新的。沉树人和宋应星此次一次性开了三个小挂,这冶炼技术的程度,起码比1707年再先进一代人。
如果后续耐火砖质料配方进一步进级、炉壁底部的高温下抗压强度进一步晋升,那这高炉就另有持续加高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