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皇粮,朱以海派人去收,不需求他们本身交粮运输,也不再分外收甚么耗损。
朱以海如果只以这十三藩为****,那今后大明就只要十三个世袭罔替的亲王,不会再增加。
亲王少了,郡王天然也会减少,以此递加,就算宗室数量仍不竭繁衍增加,但全部爵位降落,这开支就减少。
崇祯亡国,就是亡于财务崩溃。
太祖朱元璋分封二十四子就藩,另有一个侄孙,共二十五藩,到此时,还传承的有十四藩,除靖江王外,另有秦、晋、周、楚、鲁、蜀、代、肃、庆、岷、韩、沈、唐十三藩。
其他天子的封子封亲王,再传就是郡王了。
朱以海也是非常不客气的道,“如果能把养几十万宗室的赋税,拿来扶养几十万将士,这复兴规复大业何愁?”
“这事垂白叟能够找邓王一起商讨,如果邓王情愿一起上书建议,则更好。”
“转头我再召巨野王和邹平王等议此事。”
邓王朱聿键在宗室中比较有声望,且辈分较高,现在又是朱以海任命的宗人府宗令,本就卖力皇族事件。
朱以海的话一次又一次的震惊着徐石麒。
朱以海现在筹算干脆把这世袭武职跟卫所剥离出来,乃至把卫所和军户拔除,一步步来。先把世袭武职变成纯粹的世袭的恩封犒赏,只拿俸禄没有实际职事。
“大明若亡了,也就没有皇族朱家了!”
明末的三饷,一加再加,辽饷每亩一分二厘银,后又征练饷,每亩加一分,另有剿饷,三饷征罢不定,对百姓承担极重。
勋官十二等,摆布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然后到云骑尉、武骑尉。
朱以海现在弄个皇粮专门征宗室的税赋,按亩征收,本质上跟三饷加派也差未几,只是换个名头,但因为征收有特定工具,以是又显得很特别。
“亲王降至镇国将军不再降,郡王降至辅国将军不再降。”
亲王郡王的就先养着不要出来凑热烈,毕竟这些人不是皇子就是皇孙,随便瞎凑热烈轻易出事。
按明末的粮价算,这每亩几分银的饷,实在也有十来斤粮了。
“我大明传承近三百载,宗室诸国代代传承,现在也是数十万人丁,爵位世袭,导致承担太大了。我感觉该当改一下,爵位不再是世袭罔替,而是除太祖所钦封诸亲王可世袭相替外,其他亲王及以下爵,当世降一等。”
就比如现在几十万宗室,最低也是奉国中尉,起码也二百石,哪怕折色,仍然承担庞大,但如果变成二十五等了,最低是个世职百户,假定奉国中尉最低二百石,那十二等勋,最高也只百石,最低武骑尉能够就只几十石。
最首要的是,三饷设想的是按亩加派,但实际上最后士绅官僚地主们,占地最多,却把本身该交的那份转移到百姓头上,因而百姓实际交的就不是那十来斤,乃至官吏还趁机层层剥削压榨,导致无数百姓停业流亡,农夫大叛逆也就开端了。
“其他降至奉国中尉后,再降就授散勋十二等,散勋十二等后再降,就为世袭武职五等。”
“如果大明朝都亡了,大明朱家的这些皇族,又岂还能存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以是这个时候连这些都想不明白,那也不配再姓朱。谁如果要反对,那孤也不介怀将他们辞退出皇家属谱,他们想姓甚么姓甚么去,但要把朝廷给他们的爵位、地步、财产等都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