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真假,不在于众寡。故齐,故万乘也,而名实不称,上空虚于海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杀天子也,而无是非,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诛于无罪,使伛以本性剖背。以诈伪为是,本性为非,小得胜大。
闻之曰:发难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何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繁华,不成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交主结其德,书图着其名。人主乐乎令人以公极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谓一身两役也。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高低之利,莫善于此。不察私门以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长轻侮人,盗取一时之快也。数以德追祸,祸贼当诛,而反以德报之也。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守道
安危
观行
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三者立而上忘我心,则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动,随绳而斲,因攒而缝。如此则上忘我威之毒,而下无呆笨之诛。故上君明而少怒,下尽忠而少罪。
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惩恶,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法。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情尽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死力而乐纵情,此之谓高低相得。高低相得,故能利用力者自极于衡量,而务至于任鄙。兵士出死,而愿为贲、育。守道者皆怀金石之心,以死子胥之节。用力者为任鄙,战如贲、育,守为金石,则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
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之祸,不肖者少罪而不见伛剖背,盲者处平而不遇深谿,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高低之恩结矣。古之人曰:其心难知,喜怒难中也。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君人者释三易之数而行之一难知之心#2,如此则怒积于上,而怨积于下,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
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殛毙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奖惩而无喜怒,故贤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奖惩当符,故尧复活,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非常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六合,德极万世矣。
释神通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端方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神通,拙匠守端方尺寸,则万不失矣。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
#1此处衍『名』字,据迂评本、凌瀛初本删。
夫人主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雨疾风必坏。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不消近贤之谋,而外结万乘之交于千里。飘风一旦起,则贲、育不及救,而交际不及至,祸莫大于此。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者,必无使燕王说鲁人,无使近世慕贤于古,无思越人以救中国溺者。如此,则高低亲,内功立,外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