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爱彻儿。
外祖母只料了一个,却不知我不肯走的启事,另有另一。天子娘舅生前待我极好,宠我比平阳她们更甚。昔日我不但敢在长乐宫混闹,即便去了宣室殿,还是敢与天子陛下说逗几句,他疼我,只会笑着称:“娇娇真是个乖灵孩子!”不怨我,不恼我,最后还要遣了嬷嬷去给我挑最精美的吃食、最好玩儿的物什来,逗我高兴。
天子娘舅久卧病榻,三岁小儿都晓得,储君当奉侍在侧,以尽孝道,方能不落人丁舌。但是,彻儿却在最紧急的关头,被差了外边去。
皇外祖母日复一日地抽泣,为了天子娘舅,熬坏了眼。她本身有眼疾,暮年劳累,先帝龙驭以后,外祖母更是思念成疾,天子娘舅病势沉珂那几日,是外祖母眼疾最坏的时候,她几近已经看不见了。我与母亲一同入宫,陪宫中女眷守长夜,外祖母就坐在宣室殿陛下寝宫帐外,我几日未见她,却已经有些不敢认了。她鬓发斑白,仿佛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她从丹陛上雍容华贵的皇太后,变成了守在儿子病榻前痛哭无助的老母亲。
我不晓得母亲是如何想的,当时,她并没有与我说过。若彻儿承天命得继大位,我便是皇后,母亲与堂邑侯府一脉的尊荣,自不必说;若梁王娘舅继大统,皇外祖母仍在位,大权独揽,亦是不会虐待我母亲。
如果再要我回想那些大人们之间的纠葛,恐怕绕不开在宣室殿守长夜的那几晚。梁王娘舅回京了,太子刘彻却仍然没有返来。
她伸出瘦的像枯枝一样的手,摸我的脸,衰老的脸庞仓促挤出一个笑容:“好丫头,如何哭啦?不成样儿,我们堂邑侯府金枝玉叶的小翁主,是不准哭的呀!如何个,你娘委曲你啦?”
我一愣,好似迎头被泼了兜盆的凉水。
他必然会返来。
实在我不太情愿的,死犟着,母亲被我磨的没了性子,不敢在大行天子灵堂前猖獗,却只小声骂我,隔着绡衣小掐我胳膊,我忍着,皇外祖母却似长了天眼似的,母亲的小行动,她都瞧在眼里,这时便会抬高声音斥母亲:“孩子好可贵一片孝心,值当你这模样?她不肯,便随她嘛。再不成,你教御膳弄些吃食来,给娇娇管够,再分些平阳她们,天家顶梁柱塌啦,孩子们的肚子,总要管好!”
我到现现在,仍然记得那一日的场景。
我想等他返来。
她总对母亲说:“娇娇真美,馆陶啊,像足你三分,就已经够上个美人胚子……”
她是用心逗我呢。但我如何肯?这些个糖做的狍子啦、鹿啦、大熊啦,我如何肯全给阿沅呢?这个时候,小翁主的架子摆够啦,便提溜着袖子胡乱抹一遍,眼泪啦、鼻涕啦,全给抹洁净,又笑嘻嘻地出来,跑到外祖母脚根前。
宣室殿表里,只要嘤嘤的哭声,就像隆冬树上的蝉鸣,聒噪沉闷,却永不会停歇。黄幡内里,躺着天子娘舅,他是再也不会醒来啦,抛下大汉的江山,和垂老迈去的母亲,再也不会醒过来。
是啊,我只要像母亲三分,就已经充足美啦;就像母亲的美,承自我那衰老却雍容仍旧的外祖母,窦氏一门,皆出美人。
我的老祖母,已经老的不成样啦。
我乃储君刘彻的未婚妻,大汉将来尊荣无双的皇后,朝野皆知。
我记得那一晚,宣室殿灯烛透明,宫女子仓促将满烛台的红烛全数换成白烛,蜡油兹兹有声,陪着满殿皇宗亲眷,流了整夜的眼泪。